,有时一个人的影响力,就足以顶一支万人大军。
给一个骑都尉的官职,加一座小城,提供一些钱粮,就能笼络一支强悍的骑兵,在辽西打下楔子,这笔买卖太划算了。公孙度只要脑袋没被驴踢,断不会错过。
公孙度开出的条件很优渥:汉戈部首领马悍为经制骑都尉(所谓经制,就是要表奏朝廷,领取印绶,是朝廷正式承认的官员,不是州郡私下乱封的草头官),领白狼城守,可自行任命文武辅官,名单报备辽东郡即可。辽东方面将为白狼城提供军资糜费百万钱,每季军粮万斛,草料三千石,其余兵器、戎衣、盔甲、马匹,按郡兵待遇供应。
而马悍要做的,则是每逢战事,须听从公孙度调遣,汉戈骑兵要做为客军参战,是为听调不听宣。
彼时三国,象这样居有半独立性质的客军很普遍,诸如刘备之于公孙瓒、臧霸之于陶谦、孙策之于袁术,都是如此。你提供钱粮,我替你打仗,至于我的军队,你不能插手,性质类似雇佣军。
马悍与汉戈部头领们经过简单的商议,很快便同意——能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领地城池,对于这些无根的漂泊汉民而言,简直梦寐以求。
马悍的想法又略有不同,他清楚的知道,公孙度在整个三国期间,始终未曾参与中原军阀混战,顶多就是打打周边异族。也就是说,成为辽东客军,可以获得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机会,借鸡生蛋,借粮养兵,以图发展。与汉戈部得到的好处相比,成为公孙度的“楔子”根本算不上什么。在漠北与辽东这片诸多异族势力密布的辽阔土地上,汉戈部到哪里落脚不是当地部落的眼中钉?既然如此,那就干脆当一个背靠势力、手握好处的“眼中钉”吧!
合议达成,柳毅返回辽东禀报,只留下副手,一个名为郑高的太守府从事为接引,随汉戈部前往白狼城。
九月中,马悍率汉戈部四千余众,沿白狼水北支一路南下,抵达白狼城。
白狼城就处在白狼水东岸二里之外,城体接近方形,东西长二百二十米,南北宽一百八十米,相当于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城里大道呈“井”字形,官寺(县衙)就在井字口中央。城墙系夯土筑成,高约三丈,久不修葺,在夕阳下更显斑驳。城有东西两个大门,城门有吊桥,城外有护壕,宽三十米,引白狼水灌之。防御性不在马悍所见过的宁县之下。
一路上,通过郑高的介绍,马悍初步了解这白狼城的重要性。此城为中原通往东北地区的要冲,即后世“卢龙要道”必经之地,其地理位置尤为险要。四周环绕的白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