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招子弟的引魂幡。
【天一乐】常教他一缕儿顽涎湿不乾,丁单,将科派摊。刚刚的对付难上难。脖项上搭上套头,皮面上带上揜眼,怎发付这一千斤铁磨杆。
(乐探做到科)(报科)禀老爷,叫将秦弱兰来了。(韩熙载云)着他过来。(正旦见科)(韩熙载云)秦弱兰,教你来伏事陶学士,你可乖觉着。(正旦云)老爷放心!此事容易。(韩熙载云)你且躲在一壁,我教你来便来。(正旦云)理会的。(韩熙载云)左右的,把果桌安排停当,我请陶学士去来。(下)
(正末扮陶谷引驿吏上)(诗云)少年文史足三冬,下笔成章气似虹。时人不识君王宠,禅草何因出袖中。小官姓陶名谷,字秀实,襄阳人也,乃晋处士陶潜之后,以进士及第。于周太祖时,曾事钱王俶,颇蒙信任。后因遣入大宋,以观动静,又作宋臣,官授翰林学士,已经三载,不得与俶相会。如今太祖早期,议下江南之策。小官言曰:“虽尧舜禹汤,兴兵未免有所损益。莫若小臣掉三寸之舌,说李王归降,岂不易哉!”太祖依臣所奏,先将文书行至升州,随令小官直至南唐,索取图籍文书为由,若见李主,必中说词。
自七月至此,今八月将尽,李主抱疾不朝,无由可见。
惟宋齐丘丞相,常来驿亭讨论文字。此外升州太守韩熙载,专管供给,甚是尽礼。但我羁留在此,渐入秋深。风光月色,琴韵砧声,不觉感怀,且向亭中闲步一回。(做看科,云)这一片素光粉壁,未尝绘画。驿吏取笔砚来,我待学春秋隐语。因而感怀,成十二字,书于此处,料无有解者。(做写科)(念云)川中狗,百姓眼,虎扑儿,公厨饭。(韩熙载上,云)左右报复去,说韩太守在此。(陶谷云)道有请。(见科)(陶谷云)太守为何至此?(韩熙载云)小官领宋丞相钧旨,聊具蔬酌奉献。左右抬过果桌来。(做设席科)(韩熙载云)将酒来,学士满饮此杯。(陶谷饮科,云)太守饮一杯。(韩熙载云)小官更衣咱。(出科,云)张千,唤秦弱兰来。(张千唤科)(正旦上,云)妾身来了。(韩熙载云)弱兰,今日就筵宴之中,要你加精神者。陶学士生性威严,人莫敢犯。你小心过去。(正旦云)老爷放心者。(唱)
【后庭花】那学士若见了南唐秦弱兰,更不说西京白牡丹。则消得我席上歌金缕,管取他尊前倒玉山。(韩熙载云)劝的他尽醉,要他十分欢喜。(正旦唱)要欢喜不为难,则着这星眸略瞬盼,教他和骨头都软瘫。
(韩熙载云)学士,筵前无乐,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