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有成绩,什么都好说,哪怕有些比较过分的场外事件,最多也就是“这人做过的事情不予评价,但至少实力没得黑。”
最怕的就是,比赛又没打好,又搞出些场外丑闻。
大多数LPL俱乐部跟选手签订职业合约,不仅要考虑到选手能不能上场打赢比赛拿下荣誉,商业价值也是考量的一部分。
不然的话,那种被所有人抵制的选手,还用他上场比赛,是给俱乐部赚钱还是赔钱来的?
……
王子修的思路便是如此,Yan的事情很好处理。
眼下OHG战队也占据了一个季后赛席位,还不是丢出实锤锤人的最好时机。
如果Yan的战队连8强6强都进不去,那自然是直接一锤到死。
最好情况,OHG二连胜进入4强,那就会由MG战队亲自出手,清理这种表面兄弟!
“另外,”王子修想了想,嘱咐金鑫道:“如果有机会的话,你可以问问于禁,看他还有没有打职业的想法。”
“其实于禁的特性挺适合赛场节奏的,这么好的苗子,不打职业可惜了。”
王子修平时关注MG队员日常训练,Rank的时候,也分出过些许注意力,观察过跟金鑫双排的于禁的表现。
对方有一样特点引起过王子修的关注。
于禁打起英雄联盟来,有股子特别的韧性。
简单点形容,就像橡皮筋一样,看起来短短一小截,但受到的拉力越大,他就能变得越长。
遇强则强。
这点特性在跟金鑫双排的时候表现的尤为明显。
俩人最初还在大师分段的时候,于禁几乎把把都是线优,保底也是均势,除非打野极其针对,否则中路绝对稳定发挥。
上了王者,于禁的表现依旧很稳定,还是稳定均势到线优;
甚至到了后面峡谷之巅冲国服第一,于禁依然能跟上金鑫的节奏,绝对不会拖后腿。
这其中蕴含的信息量可是相当重要。
于禁的表现意味着他的“上限”相当之高!
或者说是系统查询里“潜力指数”这种数值会很高。
有的玩家和选手,他的实力表现的可能刚刚开始会很耀眼,但他的上限锁住了成长空间。
出道时什么水平,打个3、4年职业,还是那个水准。
于禁则不同。
根据王子修的分析,对方恐怕属于那种罕见的有很高成长潜力的苗子。
给他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