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七十二章 鞣尸(2 / 3)

长两短”就是来源于此。

这种封棺方式由来已久,甚至后世依然有人使用。

据吴良所知,这种封棺方式还有一种民间说法,说是钉子锁魂,类似于法术,会令墓主人无法转生。

片刻之后,在白菁菁越来越微弱的叫骂声中,横竖五条皮条已全部被割断。

曹禀等人回头看向吴良,这是在征询他的意见。

“开吧!”

吴良点了点头。

三名兵士当即将工兵铲插入棺盖与棺材的缝隙之中,而后一齐用力,又一齐退开。

只听“咣当”一声巨响。

沉重的青铜棺盖落在地上,震起了无数殿室地上的灰尘。

待灰尘略散了一些,吴良也将自己腰后的铜匕首取了出来,较为谨慎的来到青铜棺椁面前,身后向内查看。

这一看才发现,所谓“广川仙王”居然只有“棺”,没有“椁”。

所谓“棺椁”,其实是两种东西。

“棺”是盛放墓主人尸体的棺材,而“椁”则是棺材外面的一层起保护作用的外套,两者加在一起方位“棺椁”。

先前吴良见这青铜馆体积不小,自然而然的便认为这也是一套“棺椁”,得开两层。

但眼前的一幕告诉他,事情并非如他所想。

只开了一层,他便已经看到了墓主人躺卧着的尸体。

与外面那些妻妾与下人的不同的是,墓主人的尸体竟是一具浑身紫黑甚至有些发亮的“鞣尸”!

所谓“鞣尸”重点便在这个“鞣”字上。

制作方式有些类似于鞣制皮革的工艺,将尸体浸泡在特殊的酸性物质当中,浸泡的时间久一些尸体便会开始皮革化,待皮革化完成之后取出再进行风干,一具如同皮革一般富有光泽、并且不容易被潮气侵蚀的“鞣尸”便制成了。

不过这种尸体的保存时间也只是相对较长,并不能永久存在下去。

因此后世考古界发现的“鞣尸”十分稀少,最早的也只是在一个元代夫妻合葬墓中发现的一具男性“鞣尸”。

“这就是广川王刘去的尸体?”

吴良取出一块提前准备好的多层麻布蒙在脸上抵挡刺鼻的酸臭气息,来到青铜馆首端,而后小心翼翼的取出了摆放在尸体脑袋右侧的一方玉印。

翻过玉印,六个篆体小字呈现在眼前——“广川王刘去玺”。

这下应该不会错了。

哪怕后世考古,棺木中的印玺也是判断墓主人身份的重要依据,只要找到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