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吕家人没错了。
杨锐瞅了一眼对方的大鼻头,弹弹胳膊袖,道:“我知道了。”
看着杨锐迈步要走,对方连忙追上两步,用更低的声音,压着嗓子,道:“杨主任,你的实验室,我们会让他还给你的。这件事本来就是个误会,到此为止可好?”
“我知道了。”杨锐心里有个小人,端着猎枪,在静静的笑。
对方不能一直将杨锐拽着,只好看着杨锐越走越远,然后一边在脑海中大骂吕寿,一边默默祈祷。
走廊的另一头,杨锐却是更加坚定了原先的想法。
吕寿外号“野猪”,想必是个不服管束的主儿,如果有人能管得住他的话,他也不至于年过四旬,仍然闯得出野猪的名号。
反而是对方的要求,令杨锐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如果不可能成功的话,对方又何必前来示好,或者威胁呢。
杨锐做着权衡,直到乔公坐到了对面。
“乔公,我今天带了杨锐过来,我们的意见稿,有不少都是杨锐撰写的。”朱院士站起来打招呼,顺便说明杨锐过来的原因。
乔公笑呵呵的看看杨锐,道:“不错嘛,你也被拉进咱们朱委员的顾问团了?”
杨锐连忙解释道:“还没有,我目前是以……编外人员的身份加入的。”
“那更厉害了。”乔公赞了一句。
朱院士捧场道:“杨锐不仅提出了很好的创意,而且做出了切实的工作,将我们的计划推进了一大步……”
朱院士趁势就汇报起了工作,他们总共只有3o分钟,当然不能将之浪费在某个人身上。
朱院士说的并不快,时不时的还要应付乔公的询问。
杨锐也是做起了顾问的责任,说到具体细节的时候,就予以补充,不论是脑力还是记忆力,他都比朱院士要强的多,而且,整份计划书的撰写,就集中在过去几天,他是全程参与了的,许多内容掌握的比朱院士要充分的多。
不过,朱院士和乔公谈到细节的时候也不多,两人更多的还是就宏观问题进行讨论。
当然,大部分时间,是朱院士说,乔公听。
两人之间是基本是一种信任关系,在其本身不了解的科学方面,乔公都是以朱院士的建议为准的。
杨锐报着学习的心态,听着朱院士将话题从计划纲要,讲到展进程,再讲到资金分配和来源,又讲到制度建设。
听着听着,就听朱院士说道:“现在的行政机构,尤其是一些地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