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484章 百鸟朝凤(2)(3 / 4)

搞研究的用不着特别在意形象,因为公众对研究人员其实是非常宽容的,头发乱糟糟如爱因斯坦那样的,甚至连“不修边幅”的修饰词都没有,多数称他是太过于忙碌,以至于无心打理头发,以色列人请他做总统的时候,也根本没有考虑这一茬。

当然,帅气总是有加成的,赵蕾也首先顺着杨锐舒服的方向说道“杨锐同学,短短的两年时间,完成了从复读生到北大学生,再到学者的转变,你是怎么做到的?”

杨锐认真思考了一番,道“总结一下,大概是,好好学习,天天向吧……”

如果不是正在做节目,赵蕾要摔话筒了,这算是什么回答!

刚才那只词锋犀利的杨锐去哪里了?

而这个回答,也预示着杨锐今天回答问题的方式。

大众媒体原本不关心学术问题,偶尔有关心的时候,多数也是装的。

所以,杨锐看来,在大众媒体做采访,认认真真的回答问题,一点意思都没有,他也不可能因为北京台的电视节目获得赞助。

重点在于接受了北京台的采访,或者说,重点在于能够登电视节目,内容其实是不重要的。

杨锐以轻松玩乐的心态接受采访,赵蕾较郁闷了。

如果是在美国,这样的采访说不定还会较受欢迎,但在国内,这样的采访成绩很难称得合格。

一点艺术性,一点新闻性都没有。

然而,赵蕾也不能决定杨锐的回答,不断尝试失败以后,只好看着时间够了喊“停”。

“谢谢你接受采访,不过,我不能保证采访会播出。”赵蕾有点郁闷,决定让杨锐也郁闷一些。

国人总以为接受了媒体采访,一定会得到媒体报道,然而,媒体每天遇到的突发事件也太多了,采访作为素材,天生报道时间多,又怎么可能偏偏报道。

国内不理解的人,对这一点往往是牢骚满腹。

然而,杨锐却太知道媒体的德性了,毫不意外的点点头,笑道“不客气,应该是谢谢你才对。”

“没播出的话,你不会生气吧?”赵蕾有点挑事的追问一句。

杨锐摇摇头,道“现在不播出,以后总要播出的。”

“为什么这么说?”

“写了一篇cell,也许不值得电视台报道,写的多了,自然不会局限于学术界了。你这篇报道,以后会值钱的。”杨锐反过来安慰赵蕾。

在他看来,采访自己这样的学生的记者,本身肯定也是处于低潮状态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