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九十五章 该背的锅还是要背的(2 / 3)

虽然折支的事不是李杰授意的,但折支比例提高确实能够缓解一下明年的财政。

所以,对于此事,李杰是准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只是,现在嘛,他却不好这么做了。

看完信中的内容,刘娥哑然道。

“这祖士衡,倒是个人才,竟然能想出这等办法。”

这话看起来像是夸赞,但若是结合刘娥的语气,则是另外一番味道。

显然,刘娥心中是不怎么赞同此事的。

国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是国朝治理天下的根基,动了他们的利益,岂不是和国策背道而驰?

紧接着,刘娥目光一转,问起了李杰的意思。

“官家打算怎么处置?”

“祖士衡本就是权三司使,明年若是非议太过,便让他出知地方吧。”

折支的事,李杰并不准备即刻纠正。

继续执行折支,倒不是因为李杰缺钱,他只是想借着这个机会,试一试士大夫的成色。

再过不久,他会让皇城司散布一些‘国事艰难’的舆论。

士大夫不是自觉与天子共治天下吗?

作为主人翁之一,家里遇到困难了,是不是应该一起节衣缩食?

如果连这点意识都没有,还妄谈共治天下?

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的,这种人,不配谈论这些。

“咱们是不是缺钱了?”

刘娥闻言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合不合理,而是担心起了财政。

六月份的时候,刘娥便将内库的管理权移正式交给了李杰,从那之后,她便不怎么关注内库的事了。

可仔细一想,又不太对,移交内库的时候,内库里的钱虽然谈不上丰盈,但也绝对算不上短缺。

哪怕加上西北的战事,以及战后的犒赏,也该余下不少钱才是。

“内库余钱还有很多,不缺钱。”

“那折支的事?”

“是这样。”

说着,李杰开始讲解出其中的用意。

听完这段讲述,刘娥迟迟没有回过神来,她有点转不过来弯,为何要这么做?

试探这事,有必要吗?

万一出了什么意外,岂不是动摇国本?

其实,刘娥不懂也很正常,毕竟她深受真宗的影响,而真宗又深受太宗影响。

重文抑武,是赵宋一脉相承的基本国策。

历经三朝,到了刘娥这里,她自然觉得这是应该的,是真理,是不可动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