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五章 引导(2 / 3)

。”

“海舟案首案发生在1991年5月18号,下午四点,受害人韩秀,女,二十四岁,案发地点,棉纺厂家属院。”

“在受害人的体内发现了麻醉剂和肌松类药物,现场没有遗留任何指纹,毛屑,足迹等线索。”

“尸体也没有被侵犯,没有目击证人,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会是一起连环杀人案的开端。”

“最初,警方怀疑是情杀,但排查了大量的人员之后,发现没有任何线索。”

“三年后,第二位受害人吴芳芳出现了,94年7月4号,晚上十一点,凶手尾随受害人来到了机床厂单人宿舍,并用钝器袭击其颅脑。”

说到这里,李杰忽然打断了冷小兵的讲述。

“钝器?”

“凶手改变了作案手法?”

“没有。”

冷小兵木然的摇了摇头:“凶手应该是在麻醉的过程中没有控制好剂量,导致吴芳芳醒了过来,现场留下了大量的打斗痕迹,可以证明这一点。”

“没有控制好剂量?”

李杰‘好奇’道:“麻醉剂和肌松类药物管控的很严格,普通人应该接触不到吧?”

“按照惯例,警方应该排查过能够接触到相关药物的地点吧?”

“当然。”

冷小兵点了点头,医院、药店、实验室等场所,警方不知道来来回回排查了多少次。

但不论怎么查,都没能发现哪家机构丢失了大量的麻醉剂和肌松类药物。

在找不到相关线索的情况下,警方只能得出或许是凶手从外地获取药物的推断。

李杰一边看着手上的笔记,一边继续问道:“海舟案第一起发生在91年,虽然第二起案件中凶手在麻醉的过程中出了意外。”

“但凶手一定具备相当程度的医学常识。”

众所周知,在一场手术的过程中,麻醉医生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麻醉剂量浅了会让患者遭受巨大的痛苦。

麻醉剂量大了,可能会危机患者的生命。

如何精准的控制麻醉剂量,绝对没有普通人想的那么简单。

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接触到相关知识的多半是专业人士。

“没错。”

冷小兵附和道:“警方后来也做了大量的排查工作,医院,实验室,甚至是法医中心,都做了排查。”

“但结果仍旧是一无所获。”

“不对吧?”

直到此刻,李杰终于说出了早就准备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