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方式来消灭敌人。而你和丽达两人,则在敌人的另外一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不能集中力量去对付热尼亚。”
听阿西娅分析得有板有眼,索科夫不禁哑然失笑。他心里暗想,其实小说按照阿西娅所说的剧情,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如此一来,书的艺术感染力就大大下降了。要知道,只有悲剧式结尾的书,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假如这本书真的是大团圆结局,瓦斯科夫他们与敌人经过一番周旋,消灭了全部的敌人,女兵们也幸运地活了下来,对读者来说,这不过是把报纸上的战地小故事改编成的小说,对他们的吸引力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阿西娅,”等阿西娅说完之后,索科夫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向他阐述了一遍,最后说道:“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出版之后,会受到众多读者喜欢这一点充满信心,是因为书中五名女兵的牺牲,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性和感染力。妇女的使命是生育、是延续生命,不是战争、不是死亡,我想通过这部小说表现我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女性的崇敬,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憎悲等等。”
“你说你近期还要继续写书,还是这类题材的吗?”
索科夫听明白了阿西娅的意思,连忙对她说道:“新书还是反映卫国战争的战争题材,不过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列宁格勒……”
“嗯,我就知道,你打算写关于列宁格勒的书。”
听阿西娅这么说,索科夫不禁一愣,反问道:“我是告诉你,新书里要写什么内容,你怎么知道我会写关于列宁格勒的书,难道你会未卜先知吗?”索科夫心里很清楚,阿西娅肯定不会未卜先知,肯定是自己在什么地方的暗示,让她产生了这样的猜测,他急于搞清楚这个问题。
“你自己书里提到过,难道你忘记了?”…。。
“我书里提到过?”索科夫一头雾水地反问道:“什么时候提到过?”
“就是开篇时,瓦斯科夫准尉到了军运指挥部找罗斯托夫少校时,少校对他说的那段话。”阿西娅可能担心索科夫一时想不起这个剧情,还主动背诵起来:“当时罗斯托夫少校说道:‘……在我们的西面,像拉锯似的,打着阵地战;东方,德国人对运河和穆尔曼斯克不间断地施行24小时狂轰滥炸;北方,为了争夺海路,每天都在拼刺刀;在我们的后面列宁格勒顽强地屹立着。……’”
背诵完这一段剧情之后,阿西娅还得意地说:“米沙,我没有记错吧?如果你不是想写关于列宁格勒的新书,怎么会特意在这本书里提到列宁格勒呢?这大概就是作家最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