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心里将李钦的话捋了一遍,身子都在微颤。
端起酒碗一饮而尽,打了声招呼,便急匆匆的离去。
“杜大人,你酒还没喝完呢。”
杜如晦现在心急如焚,哪还顾得上吃酒。
他确实嗜酒如命,可那也要看时候,孰轻孰重,心里知晓。
如今朝堂百官为这事急的焦头烂额,他自然要先禀告陛下。
时值深夜,太极宫内,李世民尚未歇息,正翻看奏折。
下午的争论并未得出什么结果,他只能把目光投放在前人古籍上。
但依旧焦头烂额,这雪是越下越大,一旦朝廷的赈灾粮不够,真的要饥荒遍野。
接下来,饿疯了的百姓会做什么?
不敢想象。
李世民脸色沉重,翻着古籍,却是一个字都没看到眼里。
就在他气短胸闷,心思烦躁之时,下方有宦官来报,“启禀陛下,吏部尚书杜大人求见。”
李世民皱了皱眉,这个时间,他进宫作甚,但也懒得想,摆摆手,“召他进来。”
杜如晦神色焦急,深呼吸口气,走到大殿中,“陛下!有了!”
“解决危机的法子有了!”
静!
偌大的殿内仿佛时间凝滞般寂静,落针可闻。
李世民很激动,自座椅站起时身心都有些不稳,三步并两步走到杜如晦面前,忙不迭问道:“杜如晦,你说的可是真的?之前你为何不说?该怎么解决,快与朕说来听听。”
杜如晦愣了愣,随即把小李公子告知自己的两个法子缓缓道来。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说到第一个法子,李世民的脸色凝重,虽有片刻不悦,但转瞬即逝,点点头道:“倒是首好诗,这法子不是不行,但能赚的钱财有限,远远不够。”
杜如晦叹了口气,“这个法子只算是锦上添花,臣要说的第二个法子,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抬价、过税减去一二成,李世民越听眼睛越明亮,只感觉口干舌燥。
这其中过税等细枝末节是杜如晦在路上琢磨出来的,算是进一步完善了下。
“若这时,京城的达官贵人皆游芙蓉苑,这些粮商钱财够了,岂能不图脸面地位?”没等杜如晦将小李公子的话说完,李世民便将这两个法子联系在一起。
这招够狠,够绝,真他么得神仙之笔!
李世民震惊的无以复加,片刻失神,随即朗声大笑,“不愧是你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