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娘病了,家里负担不起我的学费。”没有被当场拒绝,让郑冬梅松了口气,“我要挣钱!”
卢向东这才想起来,变革的不只是取消粮票和双向选择,还有像竹节一样往上猛窜的大学学费。
他们这一届学生是不用交学费的,国家每个月还会额外发放一定的补贴,读大三的这一批学生每年也只要象征性地缴纳200元学费。但是到了郑冬梅这一届,学费一下子就暴涨到每学年1600元,至于大一的学生,更是达到惊人的3000元,据说今后还会继续上涨。
同样上涨的还有生活费,卢向东每个月的花费都在300元上下,已经是刚入学那年的三倍还要多。郑冬梅生活比较节俭,但再怎么省,每月200元也是必须的。
“我知道了,你暑假不回家,是想勤工俭学。”刘子秋沉吟道,“郑冬梅,你知道我为什么没能留在省城吗?就是因为成绩不太理想。你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希望你还是把精力放在功课上。学费,我可以资助你。”
在大四这一年,卢向东先后资助过两名困难学生。他也因此被评为勤工俭学标兵,并且光荣入党,只是对他的毕业分配却没起一点作用。那两名困难学生他原本并不认识,郑冬梅好歹还算个熟人,更应当慷慨解囊了。
郑冬梅摇了摇头,道:“谢谢卢大哥,我想自力更生。”
“说实话,在大学里赚钱还是比较容易的,关键要动脑筋,文印社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卢向东知道郑冬梅是个自立要强的女孩,也就不再提资助的事情,开始讲述起自己的创业史。
来到大学校园以后,宽松的教学环境与紧张的高中生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令卢向东一时迷失了自己。翘课、抽烟、喝酒、泡录像厅、谈女朋友,这些在高中阶段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短短一学期之内,他全学会。当然了,初恋甜蜜而又短暂,因为不能满足女朋友买一只随身听的愿望,两人相处不久便分了手,这件事深深刺激了卢向东,成为他拚命赚钱的动力。
接下来的寒暑假,卢向东只回过两次家,其他时间都在赚钱。他做过家教,也去火车站扛过大包,利用周末去批发市场批来文化衫、沙滩裤挨个宿舍叫卖,最得意之作则是贩卖邮票。
由于邮票发行量太大,在集邮市场上,许多纪念邮票、特种邮票都以五折到八折的价格批发。卢向东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从集邮市场上批发来许多花花绿绿的邮票,在食堂外面摆了个地摊,按面值上浮百分之二十,竟然供不应求。这项生意,他从大三下学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