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态度,朕手里的这十多件奏折从何而来?”举着手里十多件奏折扬了扬。
圣意难测啊!
中书省侍郎石琮启奏:“陛下,臣以为取消文官武定限制,有利于更多饱学之士入朝为官。昔年圣人如孔子孟子等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但都有经邦纬国之才,入朝之后对朝廷发挥了很大作用。又比如皇九子燕枫,自幼聪慧过人,若因为先天身体有缺不能入朝为官,对大祁朝亦是一大损失。”
燕枫眼皮乱跳!
骂那隔壁个麻辣香脆!
关老子何事?
身为皇子,燕枫其实比任何人都了解允康皇帝的心思,皇帝此刻的平静正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蓄势,石琮自己没有眼色也就罢了,把他的名字抬出来是什么意思?岂不是让皇帝误以为石琮是为了自己能够成为皇储而赞成此议的?这是逆鳞之举啊!
他立即启奏道:“父皇,子臣有奏。”
允康皇帝依然平静地说道:“奏来。”
“父皇,子臣已经决定参加本月的大武定,力争取得较高的武定品级。”
这是为了撇清和石琮的关系。
允康皇帝点了点头,意甚嘉许。
圣意难测是因为皇帝不流露倾向,而此时皇帝陛下的态度已经有所明确,偏偏还有迂腐之臣出奏。
户部右侍郎李澜是个六十多岁的老臣,著有《儒家通典》、《孟子讲学记》等诸多文章,是朝中的大儒,站出来上奏:“陛下,臣以为石侍郎的意见非常正确,我朝建立之后虽国势强盛,但动乱频仍,这是圣人之学得不到重视,民智低劣,不懂公序良俗所至,朝廷唯有推行六经之学,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纲常深入人心,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随后,又有三四人出来附议。
允康皇帝脸色逐渐变差,问:“虞王,你的意见呢?”
老皇叔匍匐在地,激动地上奏:“陛下,臣以为提出废除太祖帝旨意的大臣居心叵测。我朝以武力平天下,朝廷武力降低,天下就会大乱。当世之事,一旦朝廷更改官员选用原则,势必造成武备松弛,军力趋弱。请陛下重惩莠言乱政的臣子,以保大祁朝万世不朽基业。”
允康皇帝开始对皇子逐个指名:“庆王有什么想法?”
“子臣赞同皇叔的意见。”
“福王呢?”
“子臣也赞同皇叔的意见。”
“雍王呢?”
“子臣也是这个意思。”
面北朝南的允康皇帝眼神玩味,道:“除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