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都会去酒楼招待贵客,你去等他得空见面商谈。”
“有空,有空,咱们这就走。”青梅爹上了李掌柜的马车走了。
中午也没回来,直接傍晚才回来,一回来就拿张纸让大弟读,满脸春风得意,可怜大弟读三、四个月书,哪识得那么多字,被他爹说了一句以后要认真读,不能贪玩,于是拿过纸念了出来,陈二娘不识字,大弟二弟还不懂事,都听得晕乎晕乎的,青梅听懂了,除去之乎者也哉,总结出大意就是献出方子,每年作坊分一成红利,聘她爹做技术员,专做卤水,下配料,每个月二两银两,聘期三年。这东家还真照顾他们家,还聘用他爹,看来这几年不用烦恼生活费了。
接下来给大弟二弟找学堂,世家子弟3、4岁启蒙,二弟已经五岁,之前也认一些字,现在条件好,也一块送去学堂,城里学堂多,青梅爹也没怎么选,只问了最近的,总归比镇上的学堂只好不差,束修也贵得离谱,一年五十两,两个人就要一百两。送了拜师礼与束修,再给两人添上两套新衣服和笔墨,家中的积蓄就不到一百两了,陈二娘感到危机,本身也闲不住,就给小弟断奶,丢给青梅带,跟去作坊帮忙,一个月有一两银两。
小弟取名叫杨青松,他爹没给他取贱名,都叫小松、小弟。杨家的孩子一向省心,青梅在现代见多了独生子女,还没见过这么好带的孩子,除了饿了,拉了会哭,平时都是安安静静的,醒了自己玩,青梅在床边叠了被子防他掉下来,就去做家务,闲下来也没去抱他,也领一些绣活来做,边做边跟小弟聊天,他时不时应“哦哦哦”,那样子可真萌。青梅经常熬骨头汤,把三个弟弟养得壮壮的,菜是陈二娘去买,青梅想做什么吃食跟她说,有时她也抱怨太费钱,他们夫妻俩的工钱不够养家,青梅给她算了一下帐,一天50文就很丰富了,一个月才一两半银两,吃得好身体壮,少生病,你看爹刚来时看大夫多少钱。陈二娘听了便由着她说买什么就买什么,一家人身体也好了不少,弟弟们偶尔有点鼻塞流涕也2、3天就好,药都没吃,只多喝水,在乡下不严重都没去看大夫,青梅观察第二天没加重也就没说去看大夫,只有他爹一病就要及时看大夫,不然越拖越重。
这样平安快乐地过了四年,青梅已经十三岁了,这四年靠着作坊红利供起了三个读书人,家中也添置了不少新家具,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总算是衣食无忧。小弟在去年也送去学堂,青梅爹去年找夫子了解大弟二弟学习情况,夫子并不看好,认为他们俩学习刻苦,但天份有限,三岁看老,怕中进士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