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老来得子,在连生四个女儿之后,苏夫人年前产下男婴,唤苏庭玉,字世华。
但这并不影响苏庭筠在苏家小姐的地位。她依旧是苏家的掌上明珠,只是多了个博学的养父,还有个才华横溢的养母。除了自认为聪明经常找麻烦的弟弟苏庭玉,其余家人对自己百依百顺,苏家仅仅没有给一个虚名而已。
也因此,幼时苏庭筠的生活极其简单。长姐们年纪大出苏庭筠许多,给苏庭筠的多是如父母长辈般的宠溺,却不怎么交流心事;与同年的弟弟与苏庭玉又互相看不顺眼,互相吵骂的时候为多。奴仆下人多是讨好奉承,而由于族人的刻意隐瞒,外人极少知道苏庭筠的存在,也极少需要面对应酬上的繁文缛节。
对此,苏庭筠并不在意,在外人开来,她的性格不像看中名节气节的苏牧将军夫妇,更像她的养父兼老师,苏府的总管苏澈先生,那淡淡的表情如出一辙,总是给人饱经世事看透一切的感觉,有时莞尔一笑的模样,又像极了貌若天仙的养母,苏澈先生的发妻琉璃雪。
苏庭筠听过太多关于养父养母的故事。
在苏府,苏澈被尊为先生,除了是总管,还是家主苏牧将军的师傅,现在是苏庭筠跟弟弟的老师。这个年过半百的老者,总能把晦涩难懂的文章讲的趣味十足。先生本不姓苏,是被苏老将军请到苏府之后才改了姓名,据说当年因为得罪了人,受了苏老将军的照顾,为报恩,自愿为苏家卿客三十年。先生打理苏府事物,能谋善断,性子极好,因而苏家上下对苏澈先生极为尊重。
琉璃月,曾是秦国最富饶的陪都——东都重火城里的最美的戏娘,相传无数达官显贵为了听月娘一曲,一掷千金。
苏澈先生年轻时游历江湖,路过重火城,听了琉璃月的戏文,一见倾心,苦追三年,终于打动了月娘芳心,以身相许。这一段儿,苏庭筠暗地里想象了无数遍,很是奇怪,认为像老师这般淡泊的性子,竟然还有能让他执着三年去做的事情。
因琉璃月体虚,不能生养,苏庭筠的养父母没有亲生子女,苏庭筠自小随他们生活起居,早已是先生夫妇心中的孩儿了,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教给这个聪明可爱的孩子。
苏庭筠的聪明,也是让苏澈夫妇欣慰的。三岁过耳不忘,把听过一遍的戏文倒背如流;四岁作诗写词,七步成章;五岁便断国事论战局,头头是道,不输朝中文士将军。苏澈先生曾断言,“若此女为政,必名留青史。”
由于苏庭筠身份特殊,这些也只有苏家少数人知道。
苏庭筠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