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情况下只需要少数船员就能驾驭,因此可以把多余的位置腾出来,提供给撤离的人员。问题是,只有主力舰才能进行跨度达到三千光年的空间跳跃,就算主力舰的载人能力很强,也不会比运兵飞船好多少。更重要的是,极境族不可能把主力舰全都用来运送人员,因为跟三个二流顶级文明的战争还没结束。在消灭残余的敌人之前,大部分主力舰都得留在舰队里面,确保能够控制住其他大区。
又比如,在关键航线附近设置临时航线,办法也很简单,在临时航线上部署几颗质量足够巨大的小行星充当空间跳跃结点,以此来扩大航线的通行能力,确保能够让那些无法进行大跨度空间跳跃的飞船也能到达北四区。问题是,由小行星不是理想的空间跳跃结点,其产生的空间畸变十分微弱,很难被探测到,也就难以被普通运输飞船加以利用。再说了,随着空间延展开始,小行星自身的稳定性又不高,未必能够稳定存在,也就不可能保证临时航线畅通无阻。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向隔离带内投送小行星来设置空间跳跃结点,也就能直接向北四区投送小行星,自然用不着动用太多的运输飞船。显然,通过空间通道投送小行星本身就行不通。
所幸的是,并非所有提议都不具备可行性。
当时,几名长老提出了一个至少看上去行得通的办法。这就是,将转移人类联邦的行动分成两个部分。简单的说,由那些具备大跨度空间跳跃能力的运兵飞船充当主力,将人类从北四区接出来,送到中心大区北面的某个地点,然后再由那些不具备大跨度空间跳跃能力的民用飞船送往其他恒星系。如此一来,提高了运兵飞船的使用效率,也把民用飞船的价值发挥了出来。虽然受到数量限制,仍然不可能及时转移所有人员,但是结合人类战兵保住的那几条战略航线,至少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更多的人接出来。至于最后能够接出多少人,那就得看行动的效率了。
显然,这也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康盛女王做了安排,让长老会立即把所有运兵飞船组织起来,并且提前派遣一支突击部队去中心大区北面控制几个恒星系,建立前进据点,为接下来迎接人类做准备。当然,康盛女王没有把希望全都寄托在这个办法上,极境族依然得加快大型运兵飞船的建造速度,同时着手组织生产其他与安置人类联邦有关的物资,确保在人类联邦搬迁之后,能够顺利在中心大区安顿下来。此外,在人类联邦开始搬迁的时候,极境族还要出动舰队,确保各条航线的安全。
只是,新的问题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