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现在家里有了些闲钱,能让孩子们吃上好吃的,张氏心中只有欢喜,是不会心疼银钱的。
小七的要求得到满足,就喜滋滋地坐在那里笑。连蔓儿就忍不住把他揽,用手去捏他肉嘟嘟的脸。
张氏就和连守信商量,要去买多少江米、多少大黄米,自家要用多少,铺子里要用多少。
连蔓儿眼珠转了转,突然想到一件事。
“爹、娘,咱这两个月的口粮,是不是还没去跟我爷领来?分家的时候,我爷答应了咱一年的口粮,咱包粽子的大黄米,也该包含在这口粮里不是吗?”。
连守信和张氏听了连蔓儿的话,都沉默了。
这两个月,她们因为铺子里生意好,又忙中种地、准备连枝儿的定亲等。张氏又考虑到几个孩子都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就很用心地改善伙食。大米、白面吃的多了,每顿饭还都会想法子做一两个菜吃,粗粮就吃的少了些。从上来要来的口粮没吃完,因此连守信这两个月,就没有去向连老爷子再要口粮。
“口粮……我去要,就这大黄米……”连守信显然是有些话不好说。
作为一家人,连守信在想,想说,大家伙心里都有数。
“要不,咱现在也不缺这一口吃的。口粮啥的,干脆就这样,咱就不去要了。”张氏就道。
这话正合了连守信的心思。连家的粮食并不是很多。而且每次从上房搬粮食,周氏的脸色都不是很好看。
张氏则是心地善良,在钱财上很少计较,而且她心疼连守信。
“爹、娘,这事我不同意。”连蔓儿想了想,就道,“咱分家得的本来就少,这口粮是咱该得的。”
连蔓儿这话说的不,连守信和张氏对视了一眼。就算他们俩不想再要上房的口粮,但是他们也要考虑几个孩子的意见。这个家并不是他们两个人的。
“这口粮咱就是不要,也没人说咱好。”小七嘟囔了一句。
五郎和连枝儿都没有急于开口。连小七这么小的孩子都明白的事情,张氏和连守信不至于不明白。
“娘,咱就这么不要口粮了,没人说咱好不说,我怕还有人要编排咱不好。”连蔓儿又接着说道。
连守信和张氏都没吭声,因为他们,连蔓儿说的对。
上房现在人多、嘴杂,个人性情不一。如果他们就这样不再要口粮,周氏,还有上房的某些人,不会说他们是为了爹娘、、侄子们着想,而是更有可能说他们这是有钱了、发财了,不把口粮当一回事了。更有甚者,会说他们既然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