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段宇钟让他们乘着猛兽从蒲甘城上空降落时,他们感觉自己又能沟通佛祖和菩萨了,于是,他们以为这是佛祖的安排,也就从容地控制着猛兽降落在蒲甘城中,尽显高僧风范。
到了蒲甘城后,他们不但受到蒲甘百姓虔诚的供养,还很快弄清了蒲甘局势,投入弱势的国王一方,帮其稳固了国势。
而以佛教一贯的传统,对待异族异教尚且讲究非暴力,对于佛教的各个支派,也是以辩论为主。
于是,因为这些高僧带回了无数天竺经典,又代表此时世界上佛学的最高水准。蒲甘的小乘佛教完全不是对手,只好去锡兰国搬“援兵”。
蒲甘与大理国十几年前打过一仗,很快又恢复和平,此时的缅甸北部,密支那以北地区还是大理国的地盘。
闻说蒲甘城发生的神迹后,大理国高僧也来蒲甘交流,蒲甘很快取代大理国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佛教中心。
加上天竺佛教的沦陷,蒲甘甚至成为世界佛教中心,学术圣地。
而五百多个和尚降临的这一天,8月15日。渐渐成为蒲甘王国五百罗汉下凡的日子,成为比佛诞节还重大的节日。
且说段宇钟回到大理国后,虽然铩羽而归,但他却与天竺及佛教势力卯上了。
因为天竺番僧的做法激起了段宇钟对天竺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厌恶,连带周边信佛的吐蕃、蒲甘、八百媳妇国等也被他恨上了。
他就如同一个小孩子一样,爱则爱得痴狂,恨也恨得歇斯底里,不依不饶。
而且,经过苗疆和鸡足山一战。段宇钟虽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大部分时间仍然将国政尽数托付给高升泰,似乎还仍然一直是个傀儡皇帝。
但他的意志却总能得到贯彻。因为这两次大战,段宇钟超强的个人武力,让以高升泰为首的文武百官和以鸡足山和尚为代表的大理国佛教界深深敬畏。
在这个道法还可以显圣的世界,修士的个人武力甚至可以凌驾于朝廷体制之上。
历史上。大理段氏虽然长时期当傀儡,但就因为大理段氏许多皇帝出家,也有较强的个人武艺。就能保住段氏皇族。
何况此时的段宇钟的个人武力已经远远超越武艺的范畴?
而且,在这一年的重阳节,段宇钟还代表大理国参加了天山大会,成为大会的一个成员国,与大宋和中亚大帝国都建立了友好合作的邦交关系。
因为段宇钟这个地仙级的修士的存在,大理国的国际地位陡升,并从此也开始参与到中亚地区的跨时空贸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