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之外,其主体还是厦门岛与金门岛,厦门与金门二岛的岛岛上有山有水,可以用来种植的良田无数。自从唐宋以来,这些海岛上已经有人定居。《八闽通志》记载明代中期的厦门湾诸岛为丙洲屿,在仁德里十一都,居民二千余家。嘉禾屿在嘉禾里二十二都,延袤五十余里,居民二千余家。古浪屿在嘉禾里二十四都,居民二千余家,洪武间尝徙其居民,成化六年仍复其旧……他的确是个干吏,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
“方才所述的丙洲屿,位于厦门与同安之间,是厦门到同安的必经之处,岛上居民众多。作为海港的主要是嘉禾屿、古浪屿,嘉禾屿即为厦门岛;再次,古浪屿,是厦门边上的一个小岛,早在大明立国初期,岛上即有二千多户居民。复次,浯洲屿,即为金门岛也,这是一个以出产鱼盐而出名的地方,早在洪武年间,也有了二千户人家。金厦二岛地处海边,风沙极大,尤其是金门岛,凛冽的海风每每掀起沙尘向内地推进,不断吞噬良田。至于厦门岛,虽可种水稻,但因淡水供应有限,岛民多以渔业为生。金门与厦门之间的厦门湾是一个优良海港......”rq
最快更新,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