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继续观察装备的运行状态就可以了。
满怀期待中,陈凌用细微的灵气激活了装备,装备能用,但是……渗透在内层的意念明显感受到了调整过的部位运行出现了不流畅的问题。
调整过的装备视觉效果上缩小了,一些部位的密度自然而然就增加了,这导致灵阻和电阻同时增高,整套装备的整体运行效果比原先设计慢了一拍,更要命的是调整后的部位产生的雷电之力偏弱,这就让这套装备的整体威力有了薄弱处。不论是防御还是攻击都容易被人找到突破点。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去除一些材料,使改造部位的材料密度与其他部位达到平衡,另一个方案是将整套装备重新锻造,将高密度部分分摊到整套装备上去,提高整套装备的整体密度,但依旧使装备整体密度保持平衡。
第一种方案毫无疑问是最简单易行的,但是很明显这样做等于直接降低了整套装备的威力,他所调整的部位可不在少数,需要去除的材料也挺多。这样会让这套装备的威力下降一个等级。
当然这套装备无所谓,但采用这种方案改造她们的装备,毫无疑问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第二种方案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保留整套装备全部的力量,但是为了把那少量的密度均摊到每一个部位。耗时绝对是相当惊人的,不亚于重新打造一套装备。
尽管如此陈凌还是决定采用第二个方案。
虽说相比耗时较长,但他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再造,这从一开始就已经给他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不用像前人那样为了一套完美的装备花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陈凌让装备相悬浮在空中,再次深层次地对这套装备进行了全面的观察。首先确定整套装备的整体密度,再精确计算需要改造部位的密度,进而计算调整之后每个部位的密度和间距,尽可能保证重新打造之后的装备能够发挥出装备原本的威力。
尽管这只是在尝试,陈凌依旧非常认真,仿佛就是在为她们做独一无二的装备,一旦失败就将毁掉她们的装备。
一切计算都在脑海中进行,全面确认后白焰在铠甲内部和外部共同加持,加快铠甲的软化,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时也最大限度缩短时间,陈凌始终将温度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让装备始终保持可塑性,他需要的是尽可能一次完工。
将多余的部分通过灵压导向其他部位,同时对所有部位进行微调,看似很简单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