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陛下让臣做什么?”李邦华暗道果不其然。事实上一开始李邦华就有所怀疑,在一般人看来,朱由检把他调到南京任吏部尚书绝对是明升暗降,李邦华却不这么认为,而是猜测朱由检另有其他意图。
朱由检说:“李尚书想必已经听说过了,朕在江东四府进行了均田,并且在县下又设了镇村两级官府。接下来又要在江南各府乃至整个南直隶进行均田改制,等到彻底平定江西反贼之后,同样会在江西均田改制。朕决定,把已经完成均田的府县官员任免惩处之权,都交给南京吏部负责。”
李邦华倒吸了口凉气,把所有均田地区官吏任免权都交给南吏部负责,虽然现在只是在江东山东少数地区进行了均田,但看朱由检的意思,将来肯定是要在整个大明进行均田的。也就是说将来南京吏部要负责全国官员任免升迁罢黜。这是要用南京吏部取代北京吏部啊!
“陛下这样做,置北京吏部于何地?”李邦华声音颤抖道。此刻他并没有因为得到重任而惊喜,而是感到极大的不安。
“北京吏部负责没有进行均田省份官员任免,以后等到整个大明进行均田之后,都城自然会迁到南京,北京朝廷将会被取消,北京吏部自然会被南京吏部所取代。”朱由检毫不掩饰的说道。
迁都,由南京六部代替北京朝廷,朱由检的话让李邦华终于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陛下,以北京为都城乃是成祖之命,为的是守卫边疆。陛下要把都城迁回南京,边防怎么办?北方百姓怎么办?”李邦华劝谏道。
“你先前一直任兵部侍郎,对现在局势应该清楚。眼下建奴已经被打残,漠南蒙古也已经降伏。边疆以后不会再有大的战事。大明的菁华之地在江南,把都城放在北京,上百万人口,九边重镇,都需要江南供养,每年光是粮食物质运输便耗费无数。而以南京为都城,则可势控整个大明!要比北京强得多。”朱由检解释道。
李邦华沉默了,他自然知道朱由检说的有道理,从经济角度来说,南京自然比北京更适合作为都城。可是......
“陛下,都城在北京,每年大量的物质从江南运往北方,维持着南北的平衡,若是迁都回南京的话,臣恐北方会越发的贫困,更恐九边将士感到被抛弃,从而无法安然守卫边疆。”李邦华叹道。
“南北经济差异,自然需要朝廷想法进行平衡。可在税收等方面进行调节。至于你说的边防问题,朕已经深思过。按照现在的情形,不管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以后都不可能是大明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