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160章(2 / 3)

陛下因何造反 任国成 3575 字 2021-11-26

应该重新设计,设计出至少能纺八锭甚至更多的纺纱机。”宋应星道。

“还有水力织布机,除了利用水力和原来没什么不同。织的布太窄,咱们应该设计出织宽布的织布机。而且织布时梭子要靠工人来回扔,速度慢,工人很容易疲惫,能不能设计一种自动来回运动的梭子,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邓玉函也道。

众人集思广益,开始了重新设计,邓玉函懂得机械,但是一些精巧东西却做不出来,于是便派人去了澳门,雇佣了几位来自欧罗巴的钟表匠。

终于,在大半年后,由一个瑞士人叫怀特的表匠制作出了“飞梭”,飞梭放在特制的槽中,借助于一条特制的绳索带动织梭,织工拉动绳索使其来回飞越梭道。就效率来说,比原来手掷梭子方法相比较,效率提高一倍,布面也比原来的宽了一半。

纺纱机,王徵提供了一个思路,把原本横着的纱锭竖着放置,这样就可以用一个纺轮带动更多的纱锭。王徵和邓玉函合作,按照这个思路设计出了新的纺织机,可以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把效率提升了一倍。后来又进行了改进,可以用一只纺轮带动三十二个纱锭,效率进一步提升。

在水力纺纱织布机初步发明出来后,朱由检便下令建立纺织工场。一开始是准备在北京城外永定河边建场,后来徐光启提议,可以把工场设立在天津。

理由是天津守着运河,从山东河北各地收购的棉花可以通过运河运到天津,生产出来的棉布也可以通过水道运往外地甚至运出海外。而若是把工场设在北京的话,运输需要先经过运河到达通州,然后从通州经陆路转运,非常麻烦。

而且天津卫城以东,靠近海边有大量的盐碱地,这些地方种植庄稼产量极低,很多都是荒地,购地的成本很低,甚至可以直接用皇家名义征收,毕竟将来的工场会越来越大,需要的土地很多,北京城外永定河边的田地皆上好农田,都是有主之地,征收起来必定扰民。

朱由检从善如流,听从了徐光启的建议,决定在天津建设工场。经过考虑后,派宋应星为皇家棉纺织工场第一任总理,负责工场筹建之事。

就在崇祯元年,宋应星再次会试落榜,对科举彻底绝望,在徐光启的举荐下加入了皇家科学院,从事他最感兴趣的研究工作。水力纺织工场建立,需要建造太多的水力机械,必须有这样的人总管。为了激励宋应星,朱由检给了他一个翰林院待诏的官职,虽然只有从九品,却是清贵的翰林官,而且不用在翰林院上班。

当然,宋应星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