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众臣一直关注的,都是于谦和十王府之事,但是,在这些藩王眼中,刁难于谦只是手段,他们真正的目的,其实还是宗藩改革一事,报复于谦,只不过是顺手而已。
现如今,效果看起来还不错,礼部好似是对此事偃旗息鼓了,但是,伊王等人不仅没有放下心来,反而变得愈发有些担心。
因为这个反应,着实是有些不正常。
按照他们的判断,于谦身为朝廷重臣,算是文臣的脸面,受到了这样的折辱,朝中必然要掀起轩然大波的。
但是,藩王和文武大臣,本身就不属于同一个体系之内的,所以,他们惯用的各种手段,都使不到藩王的身上,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如果还想报复,那么就只能把主意打到宗藩改革上。
毕竟,这件事情很有可能是天子在背后默许的。
不过,有了于谦之事作为震慑,藩王们示足了威,必然会对许多官员产生威慑,如此一来,朝中的大臣就会被分化,一批人拿宗藩改革做文章,另一批人则是保守不言。
这种情况下,各藩王再联合起来对朝廷施压,迫使朝廷放弃对宗藩的改革,就会容易很多。
但是现在,威慑的目的达到了,可礼部的宗藩改革,却一直迟迟未曾提起,甚至于,这段时间隐隐有偃旗息鼓的趋势。
伊王和周王等人曾经私底下商议过,他们隐隐担心,这件事情并没有结束,而是……
“我刚得到的消息,礼部已经上了奏疏,言及藩王为藩屏社稷,不可久离封地,如今年节已过,理当早日回归封地。”
朱仪笑意晏晏的望着对面的伊王,丝毫不顾对方突然沉下来的脸色,悠悠道。
“内阁票拟,据说意见一致,首辅大人和次辅大人联袂进宫,都是请准。”
**的!
就知道是这样!
年节过去,已经有小半个月了,这段时间下来,不管是于谦之事,还是宗藩改革之事,都没有什么动静。
伊王等人便有预感,这是这帮文臣们,在憋着什么坏水。
作为藩王,他们拥有超高的豁免权和崇高的地位,但是,最大的弱点,就是他们远离政治中心。
无论是空间上,还是实质上,他们想要影响朝廷政务,都非常困难。
这次他们之所以能够强按着于谦低头,说穿了,是因为有诸王在京,而且,就在陛下的面前。
身份地位的差异决定了,文臣难以跟他们相争。
但是,文臣的优势就在于,他们可以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