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不就的,前半生就是个妥妥的纨绔子弟。
如果单纯从官职的角度来说,张輗在一众武臣当中,只能算是中层。
但是没奈何人家出身好,运气又好,随着张辅,张軏接连去世,新任的英国公张懋年纪又小,英国公府的大权,自然也就落入了他的手里。
作为老牌公府,英国公府在军中的人脉和影响力,自然是不容小觑的。
借着英国公府的势力,张輗在朝中,不能算是举足轻重,但是,至少也算是一号人物。
甚至于,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一点是,从当初太上皇南归,到后来的太子出阁备府,这背后,都有英国公府的影子,至于始作俑者,既然张輗是英国公府如今做主的人,自然也就归到了他的身上。
所以说,张輗本身的官职虽然不高,但是影响力却不小,但是,也正因为他的官职不高,再加上为了不当出头鸟,张輗在朝堂上,一般情况下都很少自己出面。
就算很多事情,大家都清楚和英国公府脱不了干系,但是,明面上,张輗却实实在在的,就是作壁上观,有限的几次发言,也不过是敲敲边鼓而已。
真正做主力在朝堂上出面的,要么是宁阳侯陈懋,要么是宁远侯任礼,当然,最近这段时间,成国公朱仪也出了不少风头。
可是这一回,这位张二爷竟然没有假手于人,而是亲自出面了,他到底要做什么?
难不成,是要鼓动天子出兵?
一众大臣不由皱起了眉头,要知道,从勋贵的角度来说,只要打仗,那么,他们必然会受到重用。
所以,打从张輗一站出来,不少大臣的目光当中,便带上了警惕和敌视。
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张輗来到殿中之后,却并没有对边境之事提起只字片语,反倒是不紧不慢的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奏本,递了上去。
随着内侍将奏本递到御桉上,张輗亦随之开口道。
“启奏陛下,五军都督府掌军旅之事,为天下都司,卫所首领之衙门,亦为国之要害,然则,近年以来,军府之中弊病丛生,不少武臣贪渎庸弱,跋扈无状,欺压迫害官军,欺上瞒下,胡作非为,实为国之大患。”
“陛下自登基以来,英睿明鉴,先改京营,再固边军,以莫大之胆魄,清查天下军屯,实为武臣官军之幸也。”
“然则,军府为首领衙门,若不能革除弊病,则终为治标不治本之策也,臣受陛下信重,转调军府以来,已察得数名军府官员不法之行径,今具本上奏,请陛下命有司详加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