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百二十九章:于谦的决断(2 / 6)

的案子之外,于谦身负的第二个使命,就是巡查诸边,实地勘察九边重镇方案的可行性。

这段时间下来,以大同为中心,西至甘肃,东至宣府,于谦基本上都已经跑了一圈,得见的状况,让他颇为焦虑。

去岁也先入侵,声势浩大,诸多的关隘战损都很严重。

虽然工部承旨,已经调集各地的工匠,全力修复,但是,因为财政的原因,还是很多地方还是迟迟未曾修复。

想要再进一步改建出足以和大同,宣府媲美的军镇,所要面对的问题有很多。

军务上的问题,于谦有信心解决,但是财政上的问题,却是一个大缺口。

只有亲自看过各地破旧的城池,于谦才越发能够感受到,建立九边防线的重要性。

所以,自然而然的,他就越发的关注,各地的军屯情况。

然而一查之下,于谦才感到越发的心惊。

大明如今的军屯数量,比诸开国之时,已经足足三分之一,原本只是作为补充的开中法,已经成为边境军费的主要来源之一。

这一点,于谦作为兵部尚书,心中早就有数。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各地仍在正常运转的军屯,已经不足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是什么概念?

不足三分之一的正常军屯,却要提供三分之二的军屯赋税。

换而言之,耕作军屯的官军,所承担的赋税,实质上已经增加了一倍。

因为是由国家统一提供耕种的田地,器物,所以大明对于军屯的赋税,本就设置的不轻,视不同的地区,有些地方是三成四成,有些地方是五成,六成。

前者还好,军屯尚能留下一部分,像那些需要上缴五成,六成的地界,官军耕种一年,不仅得不到任何的口粮,反而要倒贴进去。

很多地方的官军口粮,甚至要依靠于商屯来补足。

普通的军士被煎迫至此,长此以往,如何能不产生各种兵士逃亡。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军屯废弛,带来的连锁反应,是边军逃亡,战力下降严重,同时,过于依赖开中法,且加重了对朝廷财政的负担,军费逐年递增,但是在面对外敌时,却一战即溃。

所以说,瓦剌一战,也先能够势如破竹,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大明如今立国尚不足百年,且历代先皇皆堪称英主,结果,边境竟糜烂至此……

越是亲临实地,看到真实的场景,越了解边境的糜烂现状,于谦的心情就越感到沉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