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百五十三章:冲突(2 / 3)

圆场,道。

“世伯,有话好好说,咱们都是自家人,别冲动。”

张輗深吸了一口气,有心想要开口解释。

但是这个时候,焦敬已经渐渐收敛了笑容,沉着脸色,认真的道。

“二爷,当初你我到成国公府劝小公爷结亲的时候,二爷说了一句话,至今让老夫记忆尤新,怎么到了现在,二爷自己反倒忘了呢?”

张輗一瞬间就想起了那天的场景,与此同时,焦敬的声音也在他的耳边响起。

“二爷,现如今不是仁宣之时了,时移世易,对成国公府是如此,对英国公府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既然窗户纸都捅破了,焦敬也就不再顾忌什么,直接了当的道。

“话说到这个份上,老夫也要问一句,论智计筹谋,比诸定兴王也不遑多让,若是有的选的话,当初紫荆关一役之后,三爷何必如此苦心孤诣,四处奔走?”

张輗沉默了下来。

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没得选。

从永乐到正统,勋臣一脉能够掌权的顶级世家,都只有两个,成国公府和英国公府。

两方轮流掌握军方大权,维持着稳定的平衡。

但是,土木的一场仗,将这种平衡打破了。

如今的这位天子,明显是既不打算重用英国公府,也不打算重用成国公府。

他扶植了一个新的国公,用来拉拢团结旧勋臣。

同时,重用杨洪,范广这样的边将,逐步给五军都督府换血,掌控军府和京营的大权。

这相当于,将原本一方独大的局面,给拆分掉了。

丰国公府团结拉拢了不少勋贵,但是始终不能掌控实权,可谓有势无权。

新兴的边将勋臣掌控京营,从边军当中,提拔自己的亲信将领,替换掉关系复杂的勋臣子弟,可谓有权无势。

他们二者相互制衡,形成了一种和仁宣时代截然不同的新局面。

当然,由于英国公府的存在,这种新的制衡关系还不算是稳定,但是,管中窥豹,天子的心思已经可见一斑。

这个时候,就算抛却之前的恩怨,英国公府投过去,能做什么呢?

掌权?不可能。

继续做勋臣的领头人?那让天子辛辛苦苦扶植的丰国公立于何地?

继续支持太上皇,支持东宫的决定,是张軏下的。

虽然还是有点不愿意承认,但是张輗必须说,自己这个三弟,的确在大局观上,比他要认得清楚的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