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则显得格外兴奋,在大人中间追逐嬉闹着,不时发出一阵阵清脆的笑声,给这略显严肃的气氛增添了几分活泼。
高育良也从屋里搬出那把唯一的旧木椅子,找了个相对靠后但视野还算开阔的角落坐下。他不想太引人注目,只想做一个安静的观察者。
院子中央,那棵老槐树下,已经临时摆放了一张小方桌,桌上放着一个搪瓷茶缸和一个笔记本。
不一会儿,院里的一大爷,易中海,便从东厢房里走了出来。他今天特意换上了一件浆洗得干干净净的蓝色卡其布中山装,头发也梳理得一丝不苟,显得比平时更加精神。他年过半百,面容严肃,额头上刻着几道深深的皱纹,那是岁月和辛劳留下的印记。作为轧钢厂的老八级钳工,他在厂里受人尊敬,在院里也因为资格老、为人相对公正,而被大家推举为管事的一大爷。
易中海走到小方桌后,将手里的一个小本子和一支钢笔放在桌上,然后清了清嗓子,目光缓缓扫过已经聚集过来的街坊邻居。
院子里渐渐安静下来,孩子们的嬉闹声也小了许多,都被自家大人拉到了身边。
“咳咳,”易中海又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而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各位街坊邻居,大家晚上好。今天把大家伙儿召集起来,是为了咱们院里这口公共水井的事儿。”
他的目光在人群中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咱们这个院子,住着十几户人家,大人孩子加起来小一百口人,吃水用水,全指望这口井。这口井,可以说是咱们大家的命根子。这些年来,大伙儿也都是将就着用。但是最近啊,我听到一些反映,也亲眼看到一些情况,咱们这水井的使用和维护,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井边的卫生状况不太好,影响水质;再比如,有些时候大家用水比较集中,容易发生口角;还有,这水井年久,也需要一些日常的修缮和维护,这费用怎么分摊,也需要有个章程。”
易中海说话不疾不徐,条理清晰,显然是事先经过一番考虑的。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语重心长起来:“老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咱们一个院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就跟一家人一样。院里的事情,就是咱们大家的事情。只有大家齐心协力,互助友爱,共同维护好咱们这个大院的环境,咱们的日子才能过得舒心,过得安稳。今天这个会,就是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把各自的看法都说说,咱们一起商量着,拿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章程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咱们这口井管好,用好,让大家都方便,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