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记,离
篇首的词,ü和i是同一个韵,不要有疑惑。本篇中,黎惠英和刘星宇只是相识,词中的内容主要对应他们后续的精彩经历。
“刘星宇”的谐音是“流星宇”。
三百年前的政府对高山族赐姓,“黎”姓便是主要的一个。当时,瀛州的少数民族统称为“高山族”。上世纪的瀛州政府,将其细分为十三个民族,阿美族便是其中之一。“黎惠英”的名字,很符合当时当地的取名习惯。
太空,人类的梦想之所。她会出现在诗词歌赋中,也会出现在科学探索中。认为人类的终极目标就是征服星辰大海也不为过。但近些年来,曾经引领科技爆发的西方世界,对太空的探索欲望却愈发淡化了。他们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了维持自身霸主地位,打压龙腾崛起之上。而龙腾在太空技术上却是稳步前进,可以说在太空领域,龙腾已经在技术层面上超越了西方,具体成就只差累积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局面呢?举一个例子吧: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发生在西方,而不是有着悠久历史,有着深厚文化与技术累积的龙腾?公认的历史观是这样的:古代龙腾的后期有着丰富的人口红利,作为资源掌握者的地主阶级,能够依靠垄断土地而从农民阶级身上获得较稳定的利益,就没有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的需求,更不会冒险投入资源去进行不知成败的科技研发。而同时期的西方,中北洲刚刚经历过黑暗的中世纪,先被北漠铁蹄践踏,再被黑死病折磨,人口严重不足,想提高生产速度,必须依赖技术更新、产业升级。
回到之前的问题。二战之后,西北合众国与北方联邦争霸是太空竞赛的源动力,当北方联邦衰落后,西方几乎没有发展太空的动力了。因为即使开发太空,所获得的资源依然要卖给地球人,才会获得剩余价值,这与在地球上垄断资源和高端产业的意义是相同的,没必要再进行此方面的科研。
相比龙腾共和国,科研意义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探索并开发太空,就有了永不过时的驱动力。龙腾人的学问是用来求道的,而西方人的学问,更求实用。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西方在取得一定科技成就后,便踯躅不前的原因。
全景效应,是发生在很多宇航员身上的真实体验。大多数人的体验是感觉到自己及人类的渺小,以及自己的孤独与无助。本文中发生在刘星宇身上的全景效应,已经是相当正能量的了。要知道他可是从来没接受过宇航员训练的,不得不说蒙古族人的心理素质真得很强悍。
当写到刘星宇驾驶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