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她知道,接受傻柱的帮助,会让她在院里备受非议,会被人指指点点,甚至被许大茂那样的人恶意中伤。她也知道,傻柱对她的好,并非完全无私,带着她心知肚明的企图。她内心也曾有过挣扎和犹豫。
但是,当孩子们饿得哇哇叫,当米缸见了底,当婆婆因为没吃到肉而大发雷霆时,所有的矜持、顾虑和道德挣扎,似乎都变得那么苍白无力。生存的本能,让她一次又一次地向现实妥协,默默地接受了傻柱递过来的饭盒,接受了他送来的煤球,接受了他替这个家出头……
每一次接受,都意味着她的依赖又加深了一分,也意味着她和傻柱之间的关系,更加纠缠不清,更加难以割舍。
秦淮茹的脸上,总是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柔弱和疲惫,这让她赢得了不少同情(虽然现在这种同情正在变质)。但在那柔弱的外表之下,是一颗被生活磨砺得无比坚韧,也无比现实的心。她像一株在石缝中顽强生长的野草,为了生存下去,她可以忍受屈辱,可以放下身段,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哪怕这种利用会让她背负骂名,会让她在道德的边缘游走。
她的坚韧令人敬佩,她的无奈令人叹息,她的挣扎,也成为了这个被光幕笼罩的四合院里,一抹复杂而令人深思的底色。
生活的重压如同沉重的磨盘,碾压着秦淮茹,也无声地影响着她的孩子们,尤其是那个半大不小、正处于性格形成关键期的棒梗。
家里的贫困,母亲的疲惫,奶奶(贾张氏)的抱怨和偶尔灌输的“别人家的东西就是好东西”、“咱们穷,拿点怎么了”之类的歪理,都在潜移默化地扭曲着棒梗的心灵。再加上之前被光幕“盘点”后,家里在院里愈发被孤立,棒梗也感受到了来自同伴的疏远和排挤,这让他内心充满了自卑、敏感和一种莫名的愤懑。
渐渐地,棒梗开始出现了一些更明显的小偷小摸行为。
这天下午,孩子们在院子里玩捉迷藏。棒梗跑得快,藏到了后院张大爷家堆放杂物的墙角旮旯里。在昏暗的角落,他发现地上放着一个花花绿绿的塑料小手枪,看起来挺新的,应该是张大爷家孙子玩了忘记收起来的。
棒梗眼睛一亮。他早就想要一把这样的玩具枪了,可家里穷,妈妈根本不可能给他买。他左右看了看,没人注意,心一横,迅速捡起小手枪,塞进了自己的裤兜里。然后像没事人一样,继续跑出去玩。
过了几天,他又在院子里玩。看到邻居王大妈家窗台上晾晒着几片红薯干(这在物资短缺时期可是好东西),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