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被光幕(以及邻居们的议论)贴上了一些鲜明的标签:
阎埠贵成了抠门算计、爱占便宜的“阎老西”。
贾张氏成了懒惰刻薄、撒泼抱怨的“老虔婆”。
刘海中成了官瘾极大、爱吹牛皮的“刘大吹”。
许大茂成了嘴碎是非、爱显摆虚荣的“许显摆”、“是非精”。
傻柱则被定义为脾气火爆、鲁莽冲动但似乎又有点“仗义”的“傻柱愣”,并且和他对秦淮茹的“过度关心”捆绑在了一起。
秦淮茹的形象最为复杂,她是“柔弱可怜”的寡妇,但也因为“坦然”接受帮助而被打上了一个“是否装可怜”的问号,成了“秦寡妇”。
而易中海,则暂时保住了他“德高望重”、“公正无私”的“易大爷”形象,他对傻柱的特殊关照也被“合理化”了。
这些标签,成为了邻居们互相看待和评价彼此的主要依据。院内的冲突和矛盾,目前也主要围绕着这些表层标签展开:比如大家对阎埠贵的提防和疏远,对贾张氏的厌恶和排斥,对刘海中和许大茂的嘲弄和不信任,以及关于傻柱和秦淮茹关系的持续议论。
虽然院子里的气氛已经变得相当紧张和不信任,邻里间的和谐早已荡然无存,但似乎还没有触及到最核心的利益冲突和最黑暗的阴谋算计。光幕到目前为止的操作,更像是在进行“热身”,或者说是在“布局”。它成功地挑起了人物间的初步矛盾,撕裂了原本的关系网络,并且通过选择性的信息展示和评价引导,为后续更猛烈的爆料和更彻底的冲突升级,埋下了无数的伏笔和导火索。
院子里的每个人,都像是被无形的手摆布的棋子,带着光幕赋予他们的标签和偏见,在这个名为“四合院”的棋盘上,互相猜忌,互相防备,等待着下一轮更加残酷的“盘点”和“审判”。那悬在半空中的光幕,如同一个冷漠的导演,欣赏着这场由它一手炮制的、即将走向失控的人性大戏。暂时的“稳定”,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宁静。
在四合院经历了一系列令人心惊肉跳的“盘点”之后,几乎每个核心人物都被光幕或多或少地揭了短,贴上了标签,院内的关系也变得如同绷紧的琴弦。然而,有一个人,却似乎一直游离在这场风波之外,如同一个沉默的背景板。
那就是住在前院,聋老太太。
在之前光幕盘点傻柱、易中海、甚至许大茂等人的时候,聋老太太的身影偶尔会出现在画面的角落里。比如,傻柱给她送吃的,易中海去看望她,许大茂路过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