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并进!
长江之上,数不清的蜀汉战船,乘风破浪,顺流东下。这些战船,似乎也经过了改良,船体更加坚固,航速更快,船舷两侧,架设着一排排寒光闪闪的改良连弩,甚至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是可以抛射小型爆炸物(早期火药罐)的简易投石装置。
陆地上,数支精锐的蜀汉大军,沿着早已规划好的路线,兵分几路,向东吴的各个战略要地疾驰而去。他们的行军速度极快,得益于之前改良的运输工具和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士兵们装备着锋利的钢刀、坚固的盔甲,以及那令人胆寒的、可以连发射击的强弩。
【惊天一击!闪电灭吴!】
天幕上的字幕,宣告了这场战争的性质——快!准!狠!
画面展现了战争的进程,简直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
东吴的长江防线,在蜀汉水师强大的火力和精准的情报(提前知晓布防弱点和将领心态)面前,几乎没有起到多少阻碍作用。蜀汉的“神兵”如同天降,在多个意想不到的地点成功登陆,迅速控制了沿江要隘。
陆地战场上,东吴的军队本就因内乱而士气低落、指挥混乱。面对装备精良、战术灵活、且由刘禅亲自坐镇指挥、士气如虹的蜀汉大军,更是节节败退。改良连弩的密集攒射,往往在两军尚未接触时,就已让吴军前锋伤亡惨重,阵型大乱。偶尔有小股部队尝试使用火攻或伏击,也往往被蜀汉军凭借精准情报和快速反应提前化解。
画面中,甚至出现了一个小规模应用火药的场景:在一处关键的关隘争夺战中,蜀军在连弩压制后,投掷出数十个陶罐,落地后发出不算巨大但足够惊人的爆炸声和烟火,让守关的吴军士兵以为是天雷或妖术,瞬间陷入恐慌和混乱,蜀军趁势一拥而入,轻松夺关。
整个灭吴之战,过程快得令人窒息。从刘禅下令出兵,到大军兵临建业城下,迫使东吴末代君主开城投降,似乎只用了极短的时间。蜀汉付出的代价,与所取得的辉煌战果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神兵天降,势如破竹;江东易主,吴祚终结!】
天幕上,蜀汉的旗帜插上了建业的城头。刘禅一身戎装,立于城楼之上,俯瞰着这座曾经是东吴心脏的城市,脸上没有任何骄狂之色,只有一种深沉的、掌控一切的平静。
这一幕,让所有观看的帝王,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然后,是更加猛烈的爆发!
“啊啊啊!气煞我也!!”
(假设)东吴时空的孙权,看到自己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