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发凉。
光幕甚至开始慢放这些关键的微表情瞬间,并用高亮的线条勾勒出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
“看!他嘴角动了!”
“眼睛!注意看他的眼睛!刚才那一下!”
“我的妈呀!这细节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
“他不用说话,光看脸就能知道他在想什么了!”
“这才是真正的演技啊!那些只会瞪眼噘嘴的流量明星,好好学学吧!”
“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这个演员对表情的控制,太精准了!”
全球观众仿佛在上了一堂生动的表演分析课。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原来一个眼神的流转,一丝肌肉的牵动,竟然可以传递出如此丰富和复杂的信息。
之前那些嘲讽张松文“面瘫”“路人脸”的言论,此刻显得无比可笑。
这张看似普通的脸,在成为“高启强”之后,竟然能展现出如此惊人的表现力!每一寸肌肉,似乎都在为塑造角色服务。
平行时空的张松文,看得如痴如醉。
他对着镜子练习了无数遍的表情控制,在这一刻,仿佛找到了终极的范本。光幕中那个“自己”,对于微表情的运用,已经达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
他下意识地模仿着屏幕上高启强的表情,感受着面部肌肉的细微调动。他发现,很多时候,内心活动最真实的流露,恰恰不是在夸张的表情上,而是在这些不自觉的、细微的反应里。
“原来是这样……控制,但又不能完全控制,要留出一丝‘破绽’,让真实的情绪流露出来……”他喃喃自语,眼神越来越亮,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
他完全沉浸在了对表演技巧的观摩和学习中,甚至忘记了自己身处何种境地。
而网络上,舆论的风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之前的嘲讽和质疑,如同退潮的海水般迅速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汹涌而来的惊叹和赞美。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张老师,对不起!”
“这演技,跪了!我之前还说人家后台硬,我掌嘴!”
“谁说他是路人脸?这明明是剧抛脸!演啥像啥!”
“这TM才叫演员!这不比那些小鲜肉强一万倍?”
“《狂飙》是吧?我记住了!等播出我一定追!”
“我现在有点明白为啥他能排第十了,光这演技,就值!”
“前面的片段有多‘抑’,现在的片段就有多‘扬’!这反差,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