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组织好工人,安排完任务,就进了大棚伺候黄瓜和西蓝花。外面的事都交给父亲和几个亲人。
这倒不是李哲偷懒,父亲和舅舅都是四十多岁,正是干事业的好年纪,让他们出面管理要比自己这个‘毛头小子’更合适。
挖大棚地基并不是啥技术活,父亲和舅舅都能整明白;大棚里的黄瓜正是生长的关键时刻,反而离不开李哲的照看。
大棚边缘种的是西蓝花,已经长出了两到三片真叶,十厘米左右,嫩绿嫩绿的。
第二批栽种的黄瓜稍矮一些,同样长出了两到三片真叶。
最先栽种的黄瓜长势最好,黄瓜藤已经爬满了人字架,长出手指粗的小黄瓜,顶着黄色的花骨朵。他捏起一片叶子对着光瞧,叶脉间泛着健康的油绿。
他看着看着咧嘴笑了,真好。
这些小黄瓜会成为他在这个时代立足的本钱,也将掀起反季节蔬菜种植的序幕。
赵铁柱扛着印“碳酸氢铵“字样的麻袋进来,“哲哥,咱从哪头上肥?”
“从东边,今天只给黄瓜施肥,上午弄一半,剩下的后晌再干。”
赵铁柱指着旁边的西蓝花,他又忘了这个菜叫啥名了,“这个菜用施肥吗?”
“不急,明天再说。”李哲走到东头,将大棚的门帘掀起来通风。
赵铁柱将化肥袋子放到地上,“嘿,就这一亩地,几个小时就能干完,还等明天干啥?”
李哲一脸严肃的说,“柱子,大棚种植和露天种植不一样,大棚属于密闭空间,肥料挥发的气体浓度过高会带来一定危害,施肥要少量多次,注意通风换气。
“行。”赵铁柱点点头,有啥危害他不清楚,可确实呛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