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大棚的整体框架,有点类似于动物的骨骼。
今儿个人多,干活也比往日早,一上午的时间,就用毛竹搭好了大棚的框架。
下午还要铺棚膜和草帘子,时间比较赶,李哲草草吃了几口午饭,就收拾下午用的东西,让赵铁柱用马车拉到地里。
两卷塑料薄膜,一个旧木床、被褥等日用品,草帘子一趟拉不完,赵铁柱又多跑了几趟。
下午,李哲指挥大家铺棚膜,这是个精细活,马虎不得。
李哲扯着塑料布比划,“舅,这边再抻抻!柱子,胶带递过来!一定要把接缝粘的严严实实,不能漏风。”
粘接好棚膜后,十几个汉子喊着号子把薄膜抬上棚顶,沿框架展开并拉平,薄膜的边缘用土和沙袋压实。
薄膜顶部用尼龙绳压紧,两端用地锚固定,每隔2米设置一根,形成网状加固,做到这一步,整个大棚就已经处于封闭状态。
地里凭空冒出这么个白花花的大怪物,把过路的村民惊得直咂舌。
头次见的村民被吓了一跳,“娘嘞,这是个盖了个啥,李家要开厂子?”
早先就来瞧过热闹的村民解释,“啥厂子,听说是建了个蔬菜大棚,要在里面种菜。”
“胡沁!眼瞅着霜降了,菜苗还不得冻成冰溜子。”
“听给老李家干活的人说,这棚子建成后比外头暖和十来度哩。”一个红脸老汉蹲在路边看的津津有味。
“来,让我瞅瞅。”人群里挤进来个三十来岁的汉子,他身材很有特点,脑袋大、身子瘦小,就像是个行走的向日葵。
“呦,朱益民来啦,你家可是三代菜农,跟俺们讲讲,这大棚里冬天真能种蔬菜?”
朱益民家的地距离李家不远,早就关注到了李家的动静,每天都会溜达一圈,不为别的,他家也种菜。
要论种菜,他老朱家祖传的手艺,生产队那会儿,他爹就是伺候菜园子的把式。
“俺也不晓得。”朱益民敷衍了一句,眼中却是冒光。
老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大棚里冬天能不能种菜,他说不准,毕竟冬天太冷,谁也说不好大棚的保温性。
但类似的大棚,他不仅见过,也用过。
他家是菜农,对菜以稀为贵的道理有深刻了解,菜多了,价贱,菜少,价高。
他爹为了多卖钱,就琢磨了早春育苗棚。
冬季刚过去,天气还冷,露天的蔬菜无法生长。他爹用竹竿和塑料薄膜搭建育苗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