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不及待地将信纸拆开,死死捏着手里足足“十五块”的巨额汇款单。看见那熟悉红章的那一刻,有那么一瞬间,三丫甚至觉得眼前这一切不大真实。
呜呜呜,太好了!
狠狠在自个儿手上来了一下,杨三丫这才一蹦三尺高地拉着自家小妹回到屋里。
不得不说这种纯正的喜悦是真感染人的,慢悠悠地跟在对方身后,安宁同样脚步轻快。
年久失修的小破门发出吱呀的声响,没有理会门外正望眼欲穿的老杨家头一众人。姐妹俩正凑在一臂不到的小圆桌上,巴巴地浏览着手里关于这份《南方故事汇》陈姓编辑的回信:
在看到对方切切实实的连载邀请后,杨三丫更是险些笑出声来。
安宁则是仔细看着对方给出的薪资。
作为新人,说实在的,姐妹俩稿酬其实并不算高,眼前足足一整页画稿拢共也才五块钱,当初为了能入,她们俩足足寄去了三大页,几乎是整个小故事的十分之一。
就这,到手也才将将十五块钱。
但在这个连学费都才一毛钱的年代,眼前这区区十五块就已经是县里一个临时工人小一月的薪资了。
何况不出意外,她们这个小故事结束,不说能不能有幸出版,哪怕下一封没有录上,这一百五十块巨款也足够姐妹俩省着读完初中学业……
“呜呜……妹……”
“太好了!”
不用当文盲可真是太好了!
瞧她这般又蹦又跳的模样,安宁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了声来。
欢喜过一阵儿,等姐妹俩从房间出来已经是小半个时辰后。眼见上工的时候都要到了,然而这会儿,堂屋内,不止向来懒散的杨老三屁股从始至终都没挪过窝,就连上首杨老爷子,也是同样巴巴地坐在上头。
时不时往西屋小隔间瞧上一会儿,偶尔还要吸上一口手里老旧发黄的烟袋。
总之,安宁同三丫出现的一瞬间,堂屋内,几乎所有人目光都齐齐射了过来。
最先开口的依旧是杨大伯娘。
“哎呦,三丫五丫过来了啊!话说刚才那是省城来的信吧,快跟伯娘说说,那信里都写了啥啊!”
不同于往日刻薄相对,这会儿王大花语气尤为客气,甚至暗戳戳藏着些许期盼:
再是见识小,杨大伯娘也晓得,这年头人家城里头还有靠笔杆子吃饭的能耐人。尤其这段时日,眼见姐妹俩不停折腾,别看杨大伯娘一副嘴上啥也不信,实际上出去没少暗戳戳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