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作品犹如破土而出的幼苗,终于有了初步框架之后,玫瑰小组的成员们深知,这仅仅是创作征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而非终点。为了让这株幼苗茁壮成长,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他们开启了至关重要的自我审视与调整阶段。
小组决定采用轮流阅读并提出意见的方式,对作品进行一场全面细致的“大体检”。这种方式既能确保每个成员都能深入了解作品的全貌,又能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出发,挖掘出潜在的问题。
阅读伊始,玫瑰率先接过手稿,她的眼神专注而敏锐,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在审视精心培育的花木。随着阅读的深入,玫瑰的眉头微微皱起。她发现,某些情节之间的过渡宛如生硬拼接的板块,缺乏自然流畅的衔接,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突然遭遇沟壑,阅读体验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思索片刻后,玫瑰停下手中的阅读,认真地说道:“我觉得这里的情节过渡还不够自然。比如说,主角从一个场景转换到另一个场景,中间好像少了点什么,感觉很突兀。我们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像是环境的变化、主角内心的想法之类的,让情节的衔接更加顺畅,读者读起来也会更舒服。”
轮到得利阅读时,他同样沉浸其中,时而微微点头,时而又陷入沉思。很快,他也察觉到了问题所在:“我发现部分角色的语言风格在不同场景下有些不一致。有时候角色说话很文雅,可到了另一个场景,用词又变得很随意,这样会让角色的性格显得很模糊。我们需要统一和强化角色的语言风格,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角色性格,让读者对角色有更清晰的认识。”
饭敏正阅读时,则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故事的节奏上。他边读边在心里默默计算着情节推进的速度,读完一部分后,他不禁说道:“有些段落的节奏稍显拖沓,感觉故事的推进有点慢,容易让读者失去耐心。我提议精简内容,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描述,加快故事的推进速度,让情节更加紧凑。”
林悦和崔百合则从文字表达的角度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林悦指着手稿上的几处语句说道:“这些语句可以更加生动形象一些。比如这里对风景的描写,只是简单地叙述了一下,读者很难有直观的感受。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像比喻、拟人之类的,让文字更有画面感。”崔百合也点头表示赞同,并补充道:“还有某些用词可以更加精准。这个词在这里虽然能表达意思,但总觉得不够贴切,换一个更精准的词,能让表达更加到位。”
大家一边认真倾听着彼此的意见,一边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