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点儿,我去铺子里看看能不能帮上啥忙。我坐不大住……”说到后来,大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三柱就时常说他是“劳碌命”。不会享福。
因为他娘就生了他一个儿子,而二婶却是生了三个儿子,大柱是将自己当成了俩人在用,他不想自己娘抬不起头,不想被人说道自家壮丁少,占了人的便宜,哪怕这个人是他二叔。
后来,大柱就只知道埋头干活了。
昨晚,听他娘偷偷地跟自己说,他们家可能要分家了,蓦地,他松了一口气。
这些年,压在他身上的重担,让他快要喘不过气儿来。
他娘抹了把泪,大梅牵着四梅,一个个都抽抽搭搭地,他娘只知道嘱咐他,“娘一直知道,咱大柱就是有福气的,一直都知道的……
到了镇上,也别闯祸,娘在你的包袱了放了五十个铜板,这是你大妹这些年做针线赚来的,偷偷地攒下了那么些。娘没用,这么些年,就是半两银子也没有攒下,竟是要靠你们……”
大柱他娘,邬氏娘家并不算是定好,只是邬氏的娘家人丁兴旺,是个大家。当初刘氏自己一个人,孤儿寡母的,不想儿媳妇太强悍,只想寻个听话的儿媳妇。
人丁兴旺,又不多话,关键是看起来并不聪明,不会自作聪明!如此,刘氏也是请了媒人上门去说了好几回,才将邬氏求娶了回来。
可惜,邬氏只生了大柱一个儿子!
说来也怪,邬氏的亲姐妹,堂姐妹,嫁出去的,都会生儿子,但是生的都不多,顶了天儿的,也就两个儿子。
为此,邬氏的姐妹在婆家的日子,都有些抬不起头来。
邬氏本就是软弱的性子,弟妹生了三个儿子,愈发让她抬不起头,连话都不敢说重了,至于平日里做的绣活儿换来的铜板,哪敢自己私藏着。
还是大梅胆子大些,这才藏了五十个铜板,这回算是派上用处了。
当昨日,刘氏回来,当着一家人说的,“大柱,明日就去镇上做活去,她二婶亲自开口说的,也算是他的造化了!”
刘氏虽说说得不经意,不过,没忘记打量着儿子儿媳妇的脸色。这些年,刘氏虽说没有苛责邬氏,不过,言语中,自是将不满带了出来。
对着儿媳妇,自是不必将自己的情绪藏着掖着。
看着邬氏抑制不住地有些颤抖,刘氏竟是不知道该作何感想。
刘氏虽说自认为心眼不偏不倚,到底还是照看着老二家多了些……
“娘,那我们家二柱呢,慧娘可有说让二柱也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