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政方针的政务奏表,还是礼仪性质的例行奏报,只要是需要呈递到宫廷的文书,都必须先送到通政司进行统一记录。
通政司的官员们会对这些奏表进行细致的分门别类,确保每一份奏表都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并再按照既定的流程递交到相关部门。
同时,他们还会将军国大事之类的奏表专门呈送给皇帝,以便皇帝能够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和各方动态。
这个流程的设计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远的政治意义。
在过去,传递奏表、讯息的权力长期被宦官集团所把持,他们利用中黄门、小黄门等职位,人为地在皇帝和群臣之间制造了一道信息壁垒。
这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拱卫皇权的作用,特别是在皇帝年富力强、能够有效掌控朝政的情况下,它有助于皇帝集权,防止权臣的崛起。
然而,当皇帝能力不足或者年幼无知时,这道信息壁垒却可能成为宦官集团欺上瞒下、谋取私利的工具。
他们可以利用自己对信息的掌控,歪曲事实、隐瞒真相,甚至假传圣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鲜见,也是导致许多王朝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袁树设立通政司就是为了将这份权力从宦官手中收回,并纳入到朝廷的行政体系之中。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断绝内廷人员干涉朝政的可能性,还能确保信息的畅通无阻。
说实话,要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