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馒头装进挎包,俩人风卷残云,片刻的工夫吃了个干净。
“走吧!还得接那些大爷大奶奶呢!”
金利点上根烟,又递给了李天明一根。
爷俩离开饭店,公社门口的马车已经少了好几辆。
院子里还有三十多个知青在等着点名。
李天明看了一眼,也没在意。
这些如今立志要扎根农村一辈子的知青,再过几年,都会想尽办法逃回城里。
金利和县知青办的人打了个招呼,很快就轮到了李家台子。
“宋晓雨……”
听到这个名字,李天明微微一怔,要是没记错的话,她也是分到李家台子的知青。
之所以能记住,是因为宋晓雨是李家台子众多女知青当中,唯一一个嫁给了村里人的。
她嫁的人在村里也很出名,是李天明的本家兄弟,同辈中最不着调的一个。
后来别的知青陆陆续续地返城,宋晓雨因为结了婚,不符合返城的政策,一直在村里生活到了80年代末,两口子才找关系回到了海城。
在李天明的记忆中,宋晓雨一直都是个沉默寡言的模样,受了欺负也不会吭声。
“天明,愣着干啥,搭把手。”
“哦!来啦!”
李天明答应一声,走过去一把拎起地上的行李。
“嘿!轻着点儿,摔坏了你赔得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