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世地球,瑞士,日内瓦。
刚刚成立不久的“世界新能源理事会”总部,一场决定着全球未来能源格局的闭门会议,正在激烈地进行中。
会议的核心议题,是道源会正式提交的《“道核聚变”技术初步应用及全球合作框架草案》。
这份草案的公布,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远比之前“实验成功”消息更加具体的震动和更加复杂的反应。因为它不再是理论上的可能性,而是……一套切实可行的、即将改变世界的行动蓝图!
草案的核心内容包括:
道源会将在未来十年内,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并援助建设首批约五十座标准化的“道核聚变”能源站。这些能源站将采用道源会提供的核心技术模块和建设标准,但运营管理权归属当地政府或其授权机构。
加入该框架的国家,需要遵守一系列关于技术安全、环境保护、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严格规定。
道源会将建立一个“全球能源信息共享平台”,实时公布各能源站的运行数据和能源输出情况,并根据各成员国的贡献度、需求以及遵守协议的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能源调度和分配协调。
对于框架内的成员国,道源会承诺将逐步开放部分下游应用技术和相关产业链的合作机会。
对于核心的、涉及“道韵约束”和“法则干涉”的根本原理,草案中明确表示,由于其涉及的层面远超现有科学认知,且存在不可控风险,暂不考虑对外公开或转让。
这份草案,无疑是一份充满了诱惑、但也暗藏着博弈与主导权争夺的方案。
会场之上,各国代表的立场泾渭分明。
以欧盟、东盟部分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大国为代表,他们对能够获得清洁、廉价的无限能源表示热烈欢迎,基本接受了道源会提出的框架,但在具体的援助名额分配、技术合作细节、以及未来在新体系中的话语权等方面,据理力争,希望获得更有利的条件。
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则对华夏在该体系中的绝对主导地位表示强烈担忧。他们一方面无法拒绝新技术的巨大吸引力,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或要求更彻底的技术公开,或试图联合其他国家修改框架规则,或干脆提出建立一个与之平行、由西方主导的“替代性”合作机制。他们的代表在谈判中言辞激烈,时而威胁,时而拉拢,试图瓦解或制衡道源会的主导权。
而俄罗斯、沙特等传统能源大国,则面临着最痛苦的抉择。他们深知旧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但又不甘心彻底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