兮兮地让她别吃太饱,说是要搞个特别的东西让她吃,让施秋玲留点肚子,不然到时吃不下那个东西。
于是幺妹就怀着期待等了,连月饼都没碰。
今晚的天气很好,秋高气爽。
饭后,三人便搬了张桌子和几张凳子来到院落里头,摆上月饼、瓜子和水果,再泡上一壶茶,边喝茶边闲聊着。
这样直到月亮升起。
中秋的月亮特别圆,通体流转着琉璃般的光华,将清辉洒下人间,天底下的世界也被染成了银色,格外有情调。
施秋玲一边玩鸟一边看着那玉盘般的圆月:“今晚的月亮可真好看呢,二姐夫,为啥中秋的月亮总是特别圆呀?”
许承安喝了一口茶,放下手里的茶杯,随口回答了小妮子的问题:“这和天文学知识相关,因为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圆形,所以有时候它离地面比较近,有时候又比较远,而在农历十五前后,它就会经过近地点,看起来就又大又圆了!”
“二姐夫,你怎么啥都知道啊,就像万事通似的!”
小妮子崇拜地道。
其实这个对于后世的人就是常识而已,那是个网络信息爆炸的年代,只要日常刷刷小音符都能了解很多事,而80年代的人能接受到的信息太有限了,除了电视报纸,就没什么渠道了。
施秋晴给他倒了一杯茶,自己却不喝。
她不是很喜欢喝茶,大老爷才喜欢这玩意。
幺妹又道:“二姐夫,你能和我念首和月亮有关的诗嘛?”
“当然可以啊!”
许承安点头。
对于一个前世的语文老师来说,这可不要太容易。
他想了想,便开口吟了起来。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
“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两姐妹都安静地聆听着,直到许承安吟完整首诗。
涵义听不懂,然而古诗词那意境太美了,她们都不由得悠然向往。
过得半晌,施秋晴忍不住问道:“承安,这诗词啥意思啊?”
“这首词来自元代散曲作家张鸣善的《普天乐·咏世》。”
许承安就像前世上语文课那样解析起来,只不过学生换成了两姐妹。
“这曲子第一句里头的‘洛阳花’指的是洛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