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一百八十六.多行不义,桓齮末路(1 / 6)

?桓齮六万之众分三路杀回,许仙立刻聚集众将商议。

在李牧、武瞾发表意见前,许仙习惯问一遍其他人的意见,看有没有脑子灵光的。大帐里众将你言我语,各抒己见,无非是仗着兵多,把楚军也分成三路顶上去。

许仙真想骂一声直肠子猪脑。这帮骑士出生的楚将,除了正面硬扛,侧面以骑兵悍勇冲锋,就不会别的了。许仙一摆手,大帐安静下来,众将把目光交还上方,多数落到李牧身上。

李牧正聚精会神地瞅着地图。

武瞾见机道:“秦军兵力弱于我,分兵无非是想教我军分不清哪一路强大,那一路弱小。若我军均分兵力,桓齮则集中兵力,击破其中一路杀出重围,再向西面突围,返回秦国。”

上次没有识破蒙恬之谋,武瞾下了苦功夫。此言一出,众将纷纷附和,认为干脆以逸待劳,在城父和叶县等桓齮来攻。

武瞾又道:“我军骑军占优,比起守城,更擅长野外作战。不如分一万精锐于中路堵截,再从左右夹击,一举消灭桓齮军。”

武瞾说的,也是许仙想的,更符合擅长骑战的楚将口味。似乎军议要这么定下来了,许仙最后问李牧的意见。

李牧一指淮水边的一个小渡口,舞阳以北的北舞渡,说道:“我同意中路堵截,左右两路夹击。桓齮的三路兵马挨得很近,探马们恐怕难以接近,无法探得敌军的真实数量。而桓齮欲归秦国,除了陆路外还可走水路,不得不防。不如分三千骑兵由我统领,沿淮水岸边直下,监视淮水。”

武瞾微微一笑道:“北舞渡只是一个小村落,缺少船只,如何载得过数万大军过河?李将军多虑了。”

大军过河,通常自己赶制一部分船只,征用渡口的船只一部分。无论是赶制和征用,都会选大渡口,依赖父城这种大城镇。城镇中起码配备有大量船只,以及造船的工匠、工具和资源。脱离了大渡口,在野外,只能编制简易的木筏过河了。

如今刚降完暴雨不久,淮水暴涨,木筏是很难过河的。一拖延时间,很快会被敌军缠上,最后全军覆亡在岸边。武瞾主张主动出击,已暗含有谨防秦军暗渡淮水之意。

如楚军收复父城时,该城已被秦军屠尽,包括工匠在内一个不留。尽管船只存有不少,可为了让大军过河,楚军仍花费了不少功夫在造船上。诸将们为这事忙活过好几天,都不认为脱离了大城镇,桓齮能有办法让六万秦军渡过淮水。

许仙想了下,觉得不能太快下结论,这个议题放一放。如今刚攻下父城、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