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167章 法理、人情(1 / 16)

沐浴斋戒,朱樉等人开始为祭祀在做准备。

马寻也没有闲着,他领着礼部官员和凤阳地方官员在检查着明皇陵。

按照朱元璋的计划,中都凤阳有内、中、外三道城,总面积是超过五十平方公里。

单纯就中都皇城来说,那也比北京紫禁城大三分之一。

至于明皇陵这个工程,已经正式开工五年了,当初那个不起眼的土坟已经有了巨大的陵丘。

这片原本不起眼的土地上也有了巨大陵园的雏形,红桥、棂星门、砖城明楼、神道、御桥或者是享殿等,也都拔地而起。

朱樉仔细的看了看工匠们的食物,说道,“匠人们就吃这些?”

凤阳知府陈奉昶立刻回答说道,“回秦王殿下,李相此前已经定下工匠每日食物,一应后勤等已经分配完毕。”

朱樉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因为理论上来说,中都的营建工作是开国第一文臣李善长负责。

本来也确实是这样,李善长‘告老还乡’后稍微发挥余热,安排中都营建。

可是现在的李善长在京城开心着呢,继续大权在握,他提拔的小弟都成为了中书省的话事人了。

“工匠本来也就是如此。”马寻就开口说道,“殿下仁善,只是工匠多、消耗大,能吃饱就行。”

朱樉也不再多说什么,工匠们的食物在他看来难以下咽,不过既然舅舅说了这样安排没问题,那肯定没问题。

扪心自问,朱樉可不觉得他比他的舅舅仁善,兄弟几个绑在一块都不行。

用父皇的话就是朱家的人坐的了江山是因为心狠,而马家的人心太善,最多只能当皇后,见不得人间疾苦。

话又说回来,这个李善长还真的是有本事,不愧是文官第一人、朱元璋打天下时期的后勤大管家。

现在人不在凤阳了,可是这边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没有因为忙着在京城执掌大权就忽略了中都的各种重要工程。

这就是本事,马寻自认为远远不及,这可是几十万人的工程、无数的钱粮和物资。

仔细检查一番后觉得没问题,马寻看向礼部的官员,“后天秦王殿下祭祀皇陵,有没有特别的仪程?”

礼部官员立刻回答说道,“回徐国公,一应仪程早就有章程。要说改动,只有陪祀官员的变动。”

其他人就看向马寻了,因为原本大家都觉得陪祀的人肯定是马寻。

但是这一次变了,变成了刘英和汪文陪祀,马寻这个国舅、国公,反倒是观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