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367章 帝国余孽(2 / 3)

富矿 总是觉得累 2034 字 2021-08-13

法国寡妇的家人在战争中都死光了,却有一个德国远房亲戚还活着,两人后来移居德国,然后在德国生活了下来。

杨东升感觉这段经历拿出来简直可以拍一部电影。

虽然这个华裔已经看不出多少华人血统,说起中国来,跟其他德国人没什么两样,但是汉语流利,也愿意去中国工作,而且据说是一名不错的老师。

此外杨东升又增加招聘了一批医生,同样也要求会汉语。

留在国内的综合办公室李主任给他打来电话,就在前两天,杨东升从矿山机械厂接过来的那家医院出事了。

一个简单的阑尾手术却治死了人,死者家属抬着尸体堵着医院的大门骂好几天了,然后又去堵了卫生局的大门,据说尸体都臭了。

经有关部门协调,目前双方正在协商赔偿问题。

这些企业办的医院,能进去的大多数都是关系户,医术连半桶水都没有,简直是合法杀人。

这段时间最让杨东升惊喜的是半导体产业。

东德萨克森地区号称德国的“硅谷”,在冷战时期,是整个华约的半导体制造中心,曾经有4万多人,在这里从事半导体研发、制造工作。

他们成功山寨过一款美国的CPU,1989年已经可以小批量生产1兆的内存颗粒芯片,不过相比美国和日本还是落后太多。

他们山寨的那款CPU,是一款非常低端的美国芯片,唯一的优点就是便宜;1984年,日立和NEC就可以大批量生产1兆的内存颗粒芯片。

在两德统一的过程中,萨克森地区的半导体工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原来在这里从事半导体研发、制造的人员基本上被一锅端了。

只要有跟在东德一样的薪水,他们就愿意去中国工作。

相比之下,根据美国猎头公司传回来的消息,要从台湾、韩国挖人,必须出他们现在薪水的两到三倍,他们才肯过来。

华约半导体产业是封闭市场,从事半导体工作的,并不比其他行业高。

台湾、韩国的半导体属于高科技行业,属于高薪,有些企业还有期权激励,再加上还要求两到三倍的待遇。

这个差距就大了。

在酒店,杨东升的房间,一名精瘦老头用英语跟杨东升不停的说着,“从资本主义国家进口的先进设备,在与苏联采购的设备和我们自制的设备,进行适配和工艺协调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这才导致产品的良品率下降到不足1%……”

这个老头是前东德罗伯特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