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侦测异常的数据扫描或入侵尝试。虽然简陋,但聊胜于无。
接下来是生存必需系统。能源方面,我找到了一些散落在废墟中的、尚能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碎片,将它们连接到枢纽站顶部的某个不易被发现的通风口,并修复了一个小型热能转换装置,利用地下的温差来补充电力,虽然效率不高,但勉强够用。通讯方面,我架设了一个简易的信号放大器,并对所有对外通讯都进行了多层加密处理。空气过滤系统则直接使用了楚瑶维生单元自带的高效过滤器,并额外加装了几层从废弃防化服上拆下来的活性炭滤网。
最重要的,是楚瑶的安置。我将她的便携维生单元安放在调度室最里面的、用金属板额外加固过的一个小隔间里。我对这个小隔间设置了独立的数据隔离措施,物理上也加装了伪装和锁定装置,确保这里是整个据点最安全的地方。
当这一切初步完成,看着这个虽然依旧简陋、阴暗、潮湿,但已经具备基本生存和防御能力的“新家”,我心中终于有了一丝短暂的安定感。虽然危机四伏,但至少,我们有了一个可以喘息和休整的地方。
然而,安定是相对的,生存的压力从未减轻。据点里的物资依然匮乏,特别是食物、纯净水和药品,都需要定期外出搜集。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进行规律性的外出拾荒。每一次离开据点,都像是一次小型的冒险。我必须穿戴好防护装备,小心翼翼地避开高辐射区域,留意那些在废墟中游荡的、饥饿的变异生物的巡逻路线,还要时刻警惕可能遭遇的其他拾荒者或废土帮派。
废土的景象一如既往地荒凉、残酷。风沙卷起地上的尘土,形成灰黄色的迷雾。倒塌的建筑骨架如同沉默的巨人骸骨,在风中发出呜咽。远处偶尔传来枪声或怪物的嘶吼,提醒着我这个世界的危险无处不在。
我像一个幽灵般穿梭在废墟之间,依靠着在废土中磨练出的生存智慧和对危险的敏锐直觉,寻找着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几罐没有完全变质的罐头,一小瓶珍贵的抗生素,一些完好的电子元件,几发还能使用的子弹……每一次收获都来之不易。
资源匮乏与生存需求之间的矛盾,始终是悬在我头顶的利剑。但我看着据点里,楚瑶在维生液中安睡的面容,心中就充满了继续下去的动力。
在这个废土之上,建立一个“巢穴”只是第一步。要活下去,并且要活得更好,还需要更多的智慧、勇气和……运气。
(活动时间:1月28日到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