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只则是地方致仕官宦的寡居女儿,但是号称是知书达礼而容貌俱佳;而这两家惟一提出的条件,就是成婚后能够把全家都擎带到淮地去居住。
当然了,这并不是不能理解的事情;
通过那些北上投奔的乡党之流,他也有所听闻,近年江宁到润州一代,乃至整个江东道的情形都很有些不好。大江北岸的淮南道除了沿岸地方意外,大部地区依旧是放任自流的混沌无序;南边为大云贼所据的两浙地方,或又是西边江西道的教贼作乱,甚至都已经波及和影响到了江东道的境内。
所谓昔日富甲一时的财赋重地——东南三道,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战乱民变不止的大泥淖了。
就算是作为陪都的江宁府,或是军事重地的润州境内,也依旧有流民横行而落草盗匪不绝,大多数人家出城之后都要成群结队的搭伴而行,不然就很容易就此失踪或是变成远离道路的弃尸。
就算是这些养有护院的普通富户商人,或是退休在乡的官宦之家也不能有所例外。因为只要周边地方的大小天灾人祸不断,这些外来的因素就始终剿之不绝,清之不尽。
也只有这些因为靠近城墙的城下坊,还能让人依旧维持上某种醉生梦死的虚假浮华而已。不过,这些东西和他这个官秩正七品下,勉强算得上淮军中层边缘的将官,又有什么直接的干系呢。
他只要能够顾上自己所在的身边人就好了,比如这次受同乡之邀前往家宅中赴宴,也是和对方的再次见面和确认这桩事情。
虽然他身边已经有了一个日夜暖床的新罗小娘,但是作为可以支撑门面的妻子,还是希望能够取上一个上得了台面的中上人家女儿。
因此这些天交接下来,相比一方陪嫁的那些家产财货,他更在意的是致仕官宦人家的门第熏陶,所带来补益和好处;至少在日后生了儿女之后的教养问题,就不要他这个依靠加入淮军之后,突击学了几年的文书和军略的老大粗,在过于劳心费时了。
今天是和对方家里的新寡娘子,以亲戚为名在同乡家里第一次见面认脸的日子,所以他特地舍了血本,拿出几样就算在北地也是稀罕物的特产来,作为见面的礼物。
比如,在那些貌不惊人的寻常漆木礼盒里,装着几只长白北麓的山参,一小罐雪蛤油,一块品相完好的黑油水貂皮子,还有一对雪花玛瑙镯子;都是他在东征新罗北战安东时,所偶得好东西和私人收藏品。
不知不觉间,同乡的家宅已经了然在望了,而对方提着灯笼也早早等在了街口,而远远望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