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缜密。但对于以外来移民为主体的淮东,那些出身本来就不高的贫寒生员及其家庭而言,至少也是代表了行驶公共权力的官身和前途啊。
也许他们之中有人未必能够理解,或是认同淮东所宣贯未久的理念,但是丝毫不妨碍成为官家人的诱惑和吸引力;而从私下的利弊权衡而言,这也是某种双赢。
这一方面既是隐然杜绝了他们,主动到参与并挤占到后方国朝内部,本来已经十分争夺激烈的相应科举资源和上进途径的可能性;不至于引起朝堂中某些人士的忌讳和警惕。
淮东六州好歹也是国朝承认的领土,从理论上说参加科考的份额、资格和优先权,犹在江南各道诸州之上;
要知道后世各种高考移民,和为了高考加分而改易、放弃主体民族身份的花样,可谓是屡见不鲜层出不穷;为了一些招生名额的变动,最懦弱的学生家长也敢去围堵政府要说法;
更勿论这个用科举决定个人乃至家族命运前程的时代了,没人喜欢更多的竞争者和意外因素。
反过来说,这同样也等于是将逐渐自成一体的他们,变相捆绑在了以淮东为名,隐藏和负载了我私人野心和企图的军事机器上了。
毕竟,要想用功名利禄或是破格的条件,收买和拉拢一个人或是几个人,乃至一个小团体或许容易;但是要想将整个初见规模的群体,都被笼络过去的话,付的代价和条件,就要大气的令人难以承受了。
就算有人想要这么做,也得先要面对那些既得利益团体的异议和反扑,这可不是一句相忍为国或是大局为重,可以糊弄过去的东西。
当然了,这些生员看起来固然不少,但在除掉预定留校的名额之外;剩下的数量对淮东新进开发出来的延边各州,以及正在经营和拓展的几处飞地来说,还是远远不够分配的。
因此,只能优先选择安排和投入一些见效快,或是迫在眉睫的重点项目和部门上。
比如这个新扩充的军监院,
虽然不能改变外来势力介入的结果,但还是可以做一些亡羊补牢式的准备工作和分别对应措施的。
作为刘延庆率部入驻的对策之一,就是进一步扩大置制使府下辖军监院的职权。
作为名面上的军事监察机关,军监院不仅仅是查防奸细和军中不法诸事,也对淮东治下各州与军队相关的一切产业和人员,有所监察权
这原本应该是赵隆所负责的将虞侯司职责,只是赵隆当任了青州守捉使的重任之后,已经避嫌的脱去此职了,而现在变成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