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百一十九章 兵戎9(2 / 4)

我这次西征之行,不至于缺少实质上的建树。

但是随着地盘的扩大,与传讯、交通距离的拉长,我也需要一种传达和响应方式更快

的通讯手段,作为传统的快马寄递和烽燧传警之外的补充手段。

特别是对于眼下,正处于我势力范围突出部的郓州来说。

而眼下所能获得最好的选择,无疑是就是岭外正在使用的有线电报线路了,但这些前

代的技术残留,却是南朝一只保持和垄断的国家机要,没有那么容易搞到手。

而要想自己研发的话,虽然有明确的方向和科技树,但是在具体材料工艺上,却需要

慢慢的积累和实践。

比如作为导线的金属抽丝工艺已经有了,如果不在乎那点传导损失的话,直接用铁线

也可以凑合。而作为线路绝缘和防腐蚀的外部保护手段,在缺少塑料外皮的情况下,

也可以用外涂大漆,或是包裹杜仲胶的土法来解决。

但是作为提供电脉冲信号源的基础设备,原始缸式铅酸反应电池,所需要的化学原料

,在三酸两碱进入量产之前,还无法自行解决。

因此,我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一种过渡性的手段。也就是眼下,正在我面前建造起

来的,像是木制塔楼风车一般的高层建筑,

在大野泽畔一处遗弃的烽燧土台上,来自建生军的工程兵和军匠们,用锹铲刨除那些

已经风化或是松软开裂的夯土外皮,直到露出相对坚实的深色内里,再按照可以利用

的部分,抹上一盆盆用来加固的三合土浆。

而另一些士兵,则围绕着烽燧残址为中轴点的,交叉画数条五十步长的直线,再沿着

支线对角掘土为沟,并碾筛夯实成一道新的墙围,再用碎石包贴城一道矮墙,作为附

属建筑的规划。

大量新烧的土砖,被包贴在涂满新鲜膏泥的燧体上,直至五丈高台,复又插入三只大

木支柱,钉板加固成又三丈高的中空尖顶,顶部装上大盘绞车杠杆等机括。

最终以烽燧旧址为基础,搭建起一个类似十字风车的高大建筑,只是叶片要狭窄的多

,通过下部手摇绞盘而转,还留下来作为夜晚照明的折射镜室和孔洞。

风车的叶片位置,变成了数条多折的外延长臂,而通过下部绞索的牵引,来改变多节

臂棍的造型,进而来表达数十个,到上百个相应的符号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