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
好吧,他承认,这个老家伙在机械构造和传动,以及标准化的精细加工上的确很有一套,但是丝毫不能掩盖他在火器上的无知和短板。
他居然直接用精炼的天竺铁去加工铳管,却不知道大好的物料和设备,被他白白浪费了,相比他同心车轴的冲钻法,所浪费掉的铁料和钻头。
若是采用孔家的加热内锻法,就算是用次一些的安南铁或是,完全可以将铳管可以更轻更薄也更结实。
当然,他也得承认加工效率上,内锻法做一支的人工和时间,足以让冲钻法做上五只,乃至十只,工艺步序也更省俭的多。
这种纠纷被报告上去之后,结果那位看起来颇有眼光的主人家,却提出给了他们一个竞争的机会,让孔吉吉想办法减少工序和人工,让沈瘸子想办法控制成本和提高强度。
废品率至少要控制在十之有三以下,成品误差率不得超过十分之一毫。
好吧,看在主人家无限量提供的条件和物资的份上,他只能捏鼻子忍了,谁叫自己寄人篱下,又有割舍不开的爱好和志趣呢。只是日常与那个独眼沈瘸子,别苗头的机会和次数,就不免多的多了。
一个年少力强,充满想法和创意,一个老练资深,最擅长整体把握,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烈日炎炎,蝉鸣嘻嘻,我家里却正在大兴土木,安装度夏纳凉用的新设备
赤着梆子的工匠,合力推转着一个高处巨大地木轮,出牙酸地摩擦挤压声,直到严丝合缝的嵌入沟槽之中,然后用烧红的热钉,抡锤凿打卯实。
“成了……”
随着转动的轮毂,在一片欢呼声,庭院桁架的管道中银色的水流,象白链一样席卷而过,变成条条哗啦喷涌而出地晶莹水线,又哧哧的打在庭院中小小的山石水榭,激荡喷溅,连花树间的空气都变的湿润而清凉起来。
这个新设备,也就是所谓这个时代特色的土空调,兼简陋的自来水系统。据说也是那位穿越者前辈留下的遗泽之一。
虽然经历了从长安到广州的沿袭变迁,但是细节因地制宜的变化甚大,但其原理基本没有太大的走样。
无非就是通过某种离心力汲取的地下冷却水,在建筑物内的管道循环,来实现有限降温的目的。
比如最初发源于北地的做法,是木工胶融合漆等其他物质,浸透厚厚的布帛缠成管,以节竹为内骨,一下就解决了密封和管道最麻烦的问题,还可以保温防漏。而到了南方,就变成陶管道和石灰和桐油调制的密封粘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