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调味料的深加工,比如从晒于培制的水产渔获中,提取海鲜味,制作精炼的耗油,虾酱,鱼露什么的,或是将这个时代已经拥有或者发现的香料调味品,按照后世的记忆进行搭配调制,至少这个世界,得益于唐人的地理大扩张带来的,海运和贸易事业大繁荣,为我提供了足够的品种和选择。
说起来实在惭愧,得益于这个世界的高开发度和成熟体系,我作为穿越者想要做出的创新思路和项目,实在不是太多,这一路下来绞尽脑汁,目前也就想起这几样,都是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改良的方向。
而没法像其他穿越者一样凭空爆发出一对令人瞠目结舌的技术成果和产业体系。
相比之下,我对火器的改良,更上心一些,
南朝现下的火器运用虽然很广泛,每年都要从本土和海外各地输入大量的硫磺硝石,但是发展水准的未免有些参差不齐,南朝的军队中,也是比较注重投掷类的爆炸武器,或是类似燃烧弹的纵火武器,但是对身管武器的研发和改进,却不怎么上心,几乎是放任自流的态度。
因此对民间用用的火铳之类,管制颇为宽松,毕竟这种笨重繁复的东西,需要有一定的身家和专门技术,才能玩的转,等于变相提高了门槛和限制了泛滥的可能性
这对我既有好处已有坏处,
我那只魔改的面目全非的燧发手枪,已经被彻底拆解,交给天工号里的大师傅们去手工制模,尝试性小批量的生产出相应部件,如果能够成功的话,我还会让他们再尝试利用类似的结构原理,改造成长身管的步枪之类的东西。
说实话,跨越性更大的铜底火和纸壳定装弹,对于喜欢泡军史论坛的我来说,都已经有众多实验党和技术宅论证出来,相对成熟的手工流程和技术说明,唯一的难题是作为击发底火的雷汞。
因此目前还只能考虑在燧发枪的基础上减轻重量,提高射速和准头,线膛这种高端大气的东西,就暂时不考虑了……
相应的战术操条和使用维护流程,也在摸索编制中,
只要能够局部形成足够数量的火力,用来压制个人武力的强横,不在话下,这也是我关于被炒的通缉令,所剩下的最后一点心病。
相关的训练已经开始着手了,虽然有点临时抱佛脚的味道,但是总道是有彼没有好。
不远处左城区位于溪边小渡头的废弃仓场,已经被我买下来的,因为作为昔日破产某商社的堆煤之地,这里有足够大的货场以及相应的仓房,修缮一下就行重新使用,还便于利用散步全程的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