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经典的冯式的幽默讽刺喜剧。尤其是几年以后,精神病人李城如关于房地产的预言更是火爆全网。
电影已经立项,这次会议,是关于剧本的讨论。
冯裤子导演和编剧为了剧情的关键走向争执不下。
编剧坚持认为某个情节对于展现主角的心路历程和表现电影所蕴含的深层寓意至关重要,应当细致入微地呈现。
冯裤子则觉得这部分情节稍显拖沓,可能会影响整体的叙事节奏与喜剧效果,主张进行大幅度的精简。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王家兄弟也不懂剧本,只能是在两人要吵出火气的时候打打圆场。
又争吵了半个多小时,韩总终于站了起来:“其实你们俩说的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一个深一个浅,在中间找到一个平衡就好了。小郑,你是年轻人脑子活泛,你有什么想法吗,来说一说!”
既然韩总点了他,那他就仔细说一说,正好这个机会也能让大家看到自己,或者能有机会推销自己的剧本呢!
郑逢时冲韩总点点头说道:“冯导,石老师,其实韩总说的很对,在你们俩之间找到平衡就可以。冯导想要幽默和讽刺,让观众笑出来。石老师想的是在幽默之余更加注重深层次的刻化。”
“我们可以保留情节中最能体现主角内心转变的关键部分,通过巧妙的镜头切换和简洁有力的台词来展现,这样既能突出编剧老师想要表达的核心,又能如冯导所愿,不影响整体的节奏。
比如说,我们可以用几个特写镜头,捕捉主角细微的表情变化,配合简短却富有深意的旁白,在不占用过多时间的情况下,把这部分情节的精髓传递给观众。”
会议室里安静了片刻,冯裤子摸着下巴,陷入沉思;编剧则微微点头,似乎在考量这个建议的可行性。
紧接着,大家围绕郑逢时的提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原本针锋相对的导演和编剧逐渐达成了一些共识,气氛也随之缓和。
冯裤子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赞许,看向郑逢时:“小伙子,有点想法。”
郑逢时又问了一个问题:“冯导,泰勒这个外国人的角色和葛尤老师没有戏剧冲突,在电影里显得有点突兀啊!”
这时海外制片方负责人接过话:“这部电影是要在海外上映的。”
明白了,照顾国外观众呗!
“可以国内观众怎么办?”
王中雷说:“国内观众还用担心吗,只要是晓刚的片子,就不愁观众。”